等出了铁关,路旁两山对峙,中间山路险恶。大家骑在马背上都小心翼翼的,唯恐一不留神马失前蹄,弄个人仰马翻。王宝孙干脆下马,只让寻香一人骑在马上,自己在前牵马。
我问起梅虫儿,这“竟陵八友”中的三大名士在萧齐地位肯定不低,为何要在两国即将开战之际冒险越境深入魏地,难道只为了围棋博弈游山玩水这些兴趣爱好?
梅虫儿说:“释道儒三教纷争由来已久,尤其是佛道争为国教,两相倾轧。自汉朝天竺神僧摄摩腾尊者与中原诸道士首次辩法论道,佛道之争就不曾停歇。每隔若干年,两教只要有一方诞生了大宗师或大智者,就会向对方挑战。双方约定名山大川相聚,然后各据经典激烈辩驳,甚至施展神通,斗法决胜,纷争数百年。此次论难辩道天师李真人和沙门统慧深神僧别开生面不以言辞或法术取胜,而是采取手谈博弈的形式,方寸之间、纵横捭阖,以无言喻大道。而天下大儒也不甘寂寞,可以说是智者云集。”
原来,除了帝王会组织释道儒三教辩驳论难之外,朝堂之外这三教高士也会斗法,一争高低。朝堂上的辩论,按朝廷的规矩,江湖上的争斗则按江湖规矩。毕竟手谈博弈也是清谈论道的一种形式,而清谈的要旨就是避免谈论朝廷大事,免落俗套。
身为当世名士之首,萧衍、沈约、谢眺等人本来就爱好玄学佛学,最爱清谈论道,是以千里迢迢跋山涉水,都要奔赴现场。
险关过后,又是一段平坦宽敞的大道,大家放马驰骋。萧齐马队装备比我们精良,又多有备用马匹,早就跑得不见踪影。
路途上偶尔见行脚僧和落魄文士,衣裳褴褛,步履蹒跚,奋力前行。
这种盛会就如同兰亭雅集一般,只有天下有名望的高才名流有资格在场,参与者更可以借机传播声名,所以众多征士隐者也会赶赴。本来释道两教宗师论难是八月十三开始,而现在已经八月十四,但因关山阻隔、路途遥远而迟到的人还是在陆续赶来。越是接近恒山天峰岭路上看到的这类人就越多。
我们终于抵达金龙峡。金龙峡即天峰岭和翠屏峰两山相夹,中间形成巨大的峡谷,谷底是唐峪河在乱石间奔流激荡。北魏道武帝拓跋珪曾发数万人沿峡东崖绝壁间,凿孔横插木梁,飞架木板铺成栈道。这也是代北出入中原的唯一通道。各人都牵马小心翼翼步行,唯恐一不留神人马失足摔下去就是万劫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