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大飞冤得很,悻悻道:“小吴啊,我看你不是那么保守,那么死心眼的人呐,你不知道吗,现在这一类的广告形式是很受欢迎的,特别时髦。”
“我也是想给你找一点突破,一点反差才考虑给你接拍这一支广告的,如果你觉得时机还不合适,那就算了。”
“反正你现在的广告代言也很多,质量也都不错。”
说到广告形式,吴迪倒是想起来了,袁大飞居然说的没错,这就是当前最流行的一种代言模式。
什么模式呢?
那就是反串型代言,你就比如说WSJ吧,这明明是比较私密的女性用品,是专属于女性使用的。
这玩意从诞生之日起就和男人没有一丁点的关系,你就是想扯上关系,你也没有这个功能。
那么,作为专属女性使用的产品,WSJ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女明星们代言的领域。
地位大约等同于剃须刀。
怎么?
你女人还想长出胡子来?
你要是有胡子,可以考虑一下,奖励你一个剃须刀的代言。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WSJ这个神器还是不能和剃须刀相提并论,你看,第一是剃须刀的品牌就那么几个,品牌少,需要的代言人就少,于是,对于男明星来讲,竞争就更加激烈,工作机会也更少。
但是WSJ就不同了。
WSJ的品牌多到数不清,高档的,中档的,不同的类型的,长的短的,对吧。
对于女明星来讲,这简直就是一个宝矿,挖掘的空间可大了,工作的机会可多了。
同样的,对于现代女性来讲,WSJ几乎就是必不可少的,没有可替代性的这么一个生活用品。
但是剃须刀就不同了,一般男明星更够代言的,都是比较高端的电动剃须刀。
但是呢,男人有的时候也没有那么讲究,手动的,普通的刮胡刀片也挺好的。
而且,这种简易的剃须刀还是有不少追随者的,他们认为,这样的剃须手法更加有感觉。
于是,在女性特殊用品的代言当中,女明星的选择面更加宽广,为了让广大的目标女性用户选择自己的产品,WSJ厂商一般也会紧跟时代潮流。
他们寻找的代言人,往往都是这一个时代里最为当红的,公众认知度较高的。
当然,除此之外,WSJ广告大行其道,总是能够推陈出新,而比如剃须刀一类的男用消费品却往往无法聘请更多的代言人,其中还有一个更加深刻的理由。
那就是,对于男性来讲,剃须刀真的不是消耗量特别大的消费品,而WSJ的使用量。
那可是月月见的。
于是,对于这种高消耗量的生活必备品,生产量和消费量都同样巨大的前提下,当然要铺开广告宣传了。
但是,时间来到了2010年左右,甚至这一股风潮还可以再往后延迟几年。
出现了一种喜欢使用男明星来挑战传统的,只有女明星代言的领域,其中,化妆品领域是首当其冲的。
许多形象阳刚的男明星,画着精致的妆容,举着口红或者是眼影来推荐这些化妆品给诸位女同胞。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广告创意产生?
这不是完全的反其道而行之?
实际上,例如化妆品这样的广告,以往也还是有男明星加入代言的,但是,那是在男性化妆品领域。
虽然相比琳琅满目的女性化妆品牌,拥有男性化妆品产线的品牌是少之又少,但也还是有的。
那么,为了促进销量亦或者是在公众之中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这些厂商也会使用男明星来代言,当然了,那个时候,数量是极少的,而能够拿到这一类代言的男明星就更是少之又少。
但是,自从男代女这种模式开启之后,一时之间,大街小巷都遍布了这样的广告。
为什么要使用男明星来代言女用化妆品?
他们难道会使用这些化妆品?
还是这些专属女性使用的化妆品改变了配方,男人也可以用了?
不不!
一切都没有改变。
男人也依然不能使用这些化妆品,而这些化妆品的成分自然也不会因为一两个代言人就有所改变。
那他们又为什么要这样做?
说来惭愧,还不都是为了赚钱嘛。
占据了化妆品这一领域的几乎是百分之九十江山的女用化妆品,它们的用户,自然是女性了。
到了新世纪,传统的代言路线似乎有些乏力疲软,无法给化妆品牌带来更大的效益。
很多敏感的广告人就发现,相比那些姿容艳丽的女明星,女性消费者似乎更愿意看到帅气的男明星活跃在各种媒体上。
女孩子们追起男明星来,那可是不惜花费大价格的,一掷千金的!
既然我们化妆品的产品针对对象是年轻女性,年轻女性又更加愿意给男明星花钱。
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干脆将这种意愿转换为消费力呢?
我们为什么还要花费大价钱去聘请那些女明星呢?既难伺候,还不能为我们带来销量。
还不如直接找男明星来的对症。
这是化妆品领域,虽然有点怪,虽然有些太过功利,目的性太明显,但至少也不至于让人摸不着头脑。
男明星代言WSJ又是什么鬼?
这也不知道是哪一个鬼才想到的点子,更可怕的还在于,这样的点子已经推出,就迅速在各大WSJ品牌当中刮起了一阵旋风。
一时之间,各大主流WSJ品牌争相邀请年轻的,帅气的,充满了活力的当红男星来代言……WSJ。
不是说这样不行。
事实上,既然这些广告可以登上电视屏幕,就证明既不违法,又不违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