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帝国圣皇太祖秘密赴欧一事,被列为帝国最高机密,全方位的封锁消息。
为了制造假象,圣皇太祖在朝歌居住的万寿宫中,所有宫廷仆役全部不得外出,也不得与外界取得任何联系,处于事实上的圈禁状态。
圣皇太祖以大唐帝国某个李姓伯爵的名义,掩饰真正的身份,于3月13日抵达德意志帝国首都柏林,就近入住了选帝侯大街的某一处宫殿式宅院。
柏林的选帝侯大街,处于该国最繁华热闹的所在,沿街建筑大多有数百年的历史,大大小小的宫殿式建筑林立。
现如今,整条选帝侯大街都属于大唐皇室的资产,这里住了很多来自大唐的贵族和富商,成为了柏林的唐人街。
来到德意志帝国,立马就感受到了扑面而来的紧张备战气氛。
3月下旬的柏林,刚刚经过严冬肆虐,迎来了乍暖还寒的春天。
在大街小巷的人群中,有很多身着军服的容克军事贵族身影,军人的比例明显高于平日。
在柏林的近郊
就有三处规模极大的军事基地,驻扎着不下于21万野战机动兵力,步兵师的番号多达14个,还有五个重炮师。
相较于法国陆军视为至宝的新型M1897式75毫米野战炮,德意志帝国的陆军更信奉“大力出奇迹”,普遍装备105毫米,122毫米大口径野战重炮。
有殖民扩张浪费的那么多钱,多编出40个步兵师不好吗?多储备5000门大炮不好吗?
现在欧洲两大军事阵营的对抗剑拔弩张,谁也不肯稍有退让,因为任何的退让都会导致毁灭性的结果。
这是什么概念?
基本上比利时成年男人从18岁到45岁,除了少数政府文员以外都在接受军事训练,准备上战场。
整个城市除了英国法国援助的造船厂,电报局,几乎没有什么其他的现代工业,工业依然以落后的手工作坊为主,生产力十分低下。
所有法国炮兵的训练都在巴黎近郊的贝鲁日军事基地中,4000余门75毫米野战炮大部分锁在仓库中,平时根本看不到。
现在德意志帝国的情况就是这样,为了满足德皇威廉二世勃勃野心,不惜代价的殖民扩张,不惜代价的搞军备竞赛。
重生这一世,李察是第一次来到沙俄的境内,而且是这座重要的海滨城市,充斥了浓浓的北欧风情。
据李察所知
这是大唐皇室向来的习惯,总喜欢将资产隐藏起来,藏得越深越好。
每一个满编的德国师,下辖两个步兵旅和一个炮兵旅,全员约18,300余人。
反正是白得的,不要白不要。
所有的收入,大部分用在购买食物上了,能用于改善生活资金很少。
要论经济总规模,排行世界经济规模第2位的德意志帝国,其国民生产总值仅仅是大唐帝国的36.3%,三分之一略多点儿。
这对财力充裕的中上层社会影响不大,但是广大劳动者倍感压力,民间不满的声音此起彼伏,社会矛盾愈发的尖锐。
德国也保不住这些海外殖民地,威廉二世耗费巨资打造的公海舰队,面对的是世界最强大的大英帝国皇家海军,连北大西洋都冲不出去。
与之相比较
只要集中几个炮兵营,就能在7~8公里宽阔的野外战场上,形成密集的榴散弹破片雨,对暴露在野外的德军形成致命杀伤。
就是这样落后的农业国家,是整个欧洲一百多年来的噩梦,以源源不断潮水般的农奴士兵著称于世,被称为“灰色牲口”或者“蒸汽压路机”。
德皇威廉二世已经走火入魔了,与他有同样症状的还有沙皇尼古拉二世。
在李察看来
在沙俄贵族的眼中,这些低贱的农奴甚至不能被称之为人。
俄式宫殿建筑相比较北欧各国更大气,占地更广也更加精美,彰显出不俗的大国风范。
这两人的共同点就是狂妄至极,自负不凡,完全看不到国家和人民承受的苦难和极大压力,驱使着国家在毁灭的道路上一往无前。
这种情况让李察看了也觉得哭笑不得,既然保不住海外殖民地,那德国费力八功的搞殖民扩张又有何意义呢?
德国前首相俾斯麦早就看到了这一点,所以坚决反对殖民扩张,那等于白白浪费金钱和人力啊。
今年的军费开支已经高达22亿德国金马克,这个数字是大唐帝国皇家陆军的4.92倍。
德国、法国、俄国、英国、意大利和奥匈帝国全都在扩充军备,从城市到乡村到处可以看见军队训练的场面。
大唐帝国在占领了莫桑比克以后,下一步计划顺势接手德属东非。
仅从这一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