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约旦事件”后,整个约旦省的人口从九十余万下降到67万余人,随之而来的就是苏伊士城的近10万华裔移民大举进入,形成了新的家庭结构。
比如在南非,就成立了70多个华语学校,对学生实施大幅资助的国文教育。
“这是一项彻底改变地区形势的坚决行动,有利于约旦地区的长治久安,希望能够坚持不懈的保持下去。”
十几年坚持下来,累计已经有上万合格的毕业生奔赴各地的教育战线,成为普及型国文教育的推广者。
在正式签署《波尔多条约》后,原本英法势力严重渗透的约旦地区划入了大唐帝国的势力范围,引起了当地部族不小的波澜。
唯一不同的是
大唐帝国拥有更充沛的华人移民资源,能够迅速促进新殖民地国语化,华人化和本地化,形成牢固的殖民基础。
面临着欧洲大战的严峻形势,英法等国对“约旦事件”明智的选择了闭嘴。
画外音很清楚;
他们的荣耀,他们的土地传承,他们的全部身家全都依赖于大唐帝国一直以来的封建分封和承认。
在大部分帝国民众感到幸福的时候,就不具有推翻现实皇权的基础。
在当地占据重要影响力的哈西姆部族几乎被连锅端,包括部族武装在内惨遭血洗,数万人沦为奴隶。
在与大唐帝国结盟的大前提下,不至于因为这些小事而翻脸,但肯定悄摸摸的在小本子上记了一笔。
再加上帝国政府的集中基础设施和教育投资,作为红海地区龙头,其拉动半岛六省的发展并不费力。
大唐帝国的殖民政策核心就是华裔化,国语化,由帝国直辖或皇室分封,形成紧密的统治阶层。
经过70余年的发展,大唐帝国咄咄逼人的扩张风格已经形成了鲜明烙印,在殖民统治方面,也形成了自身的独有风格。
最终牺牲的,就是约旦地区的阿拉伯部族利益。
帝国财政部,殖民地部和卫生文化和体育部都有专项拨款,扶持在上述地区建立各种门类的小学,中学和大专学校,全面推广国文教育。
后世约旦王国的雏形不再存在,得到红海军区支持的华裔武装掌控了整个地区,并且在今后的三个多月中,持续对当地的阿拉伯部族上层进行全面清洗。
由此产生了大量阿拉伯奴隶,随后被分解卖到了云中省以及其他地区,尤其是年轻阿拉伯女人特别受欢迎。
在纸醉金迷的同时,汇入伏波市这个池塘里的财富越来越多,产生了明显的溢出效应,半岛六省的发展首先得益。
随着华裔移民力度的推进,新的大中小学正在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包括并不限于上述唐属东非殖民地和阿拉伯半岛地区,而且还扩展到周边国家。
而大唐帝国日益扩大的中产阶级,是整个帝国稳定的核心。
不管是大唐帝国王公贵族,还是次一层的地主,牧场主,种植园主阶层,商人及工厂主阶层,全都紧密围绕在大唐帝国皇家统治基础上。
大唐帝国的殖民统治与法国在北非阿尔及尼亚更类似,愿意大手笔的投资殖民地区,愿意大规模移民,设置殖民机构直接统治,而不是英式或荷式的间接统治。
至于因为战争和清洗多余出来的阿拉伯妇女,可以完美的融入到华人家庭中,华人家庭可以一夫多妻嘛。
大唐帝国在北美扩张战争中就经常运用这样的手段,早已经熟能生巧了。
要利用当前有利的国际形势采取严厉的镇压行动,以最有效的手段促成民族融合,促成全面的华裔化。
伏波市和云中市两大城市的总人口就达到322万,经济总量则是半岛6省的三倍半还拐弯,实力相当强劲。
配合云中省支援的教育基金拨款,先后在上述地区建立了520座中小学校,在校学生超过35万余人。
云中省作为发展历史较长的富裕地区,积极承担起对半岛6省的产业转移和开发责任。
李察对半岛总督陈举恩,红海军区司令长官李明华中将的坚决举措表示赞许并且给予了极高评价,认为;
而云中省在1916年底总人口就突破了610万,比半岛六省总数加起来还多。
这一点,是大唐帝国皇权强于沙俄帝国,奥斯曼帝国,奥匈帝国和德意志帝国的地方。
如今的沙俄帝国政权已经轰然倒塌,奥斯曼帝国和奥匈帝国在风雨中摇摇欲坠,德意志帝国咬着牙在苦苦挣扎。
大西洋另一侧的大唐帝国风景这边独好,虽然卷入了战争中,但北美本土,南美各藩国和海外各省几乎感受不到这种战争的冲击。
主要在场在欧洲呢,与大唐帝国有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