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温说道。
对于黄巾之乱的爆发,秦渊并没有隐瞒刘伯温,让他提前做好准备。
物资,是战争的基础。
特别是粮食,可是重中之重。
秦渊在回来之后,便对麾下的军队进行了统计,规模已达到了一百六十万之多。
以一县之力,养这么多的军队,也就秦渊才能够做到。
可是军队的开销也是非常巨大。
还好秦渊拥有几条吸金的渠道。
并且,在塞外掠夺了大量的资源,兑换成金钱之后,竟是达到了四千万两黄金!
这几乎是平云县之前几十年的税收。
“这玩家竟然能够带来这么大的收益”
“单是这人头税,就超过了一千万两黄金!”
秦渊惊叹道。
他看着手中的帐薄,简直是不敢相信。
他想过利用各种灰色收益,以及放开各类限制吸引玩家,从而赚取钱财。
可是没想到,竟然能够带来这么多的钱。
而且,这只是其中几项之一而已。
除此之外,在兑换兵种的钱财之上,超过了三百万两黄金。
商业贸易税收有两百多万两黄金。
土地商铺出售达到了五百两黄金。
兵种虎符转职以及相关利益,两样赚取了五百万两黄金。
另外,矿石等资源开采,装备武器的售卖等各项收入,达到了一千多万。
可以说,在秦渊进攻塞外的这段时间里,平云县的各项收入来源,不低于四千万两黄金。
这跟秦渊大军在塞外的收益,不分上下。
这可是一笔非常之惊人的收益。
同时,秦渊利用着这些手段,控制了玩家群体,让其与之利益捆绑在一起。
特别是刘伯温还控制了所有平云县打造与出售的装备渠道。
在平云县,私铸与买卖装备是合法的。
但是,大规模的交易,需要通知官府,在得到官府允许之后,才容许对外出售,并且在此官府会抽取一笔不俗的佣金。
甚至,可以帮他们找到相应的买家等等。
总之在官府的放松政策与玩家们的共同发展下,平云县的生意越做越大,甚至是辐射到了整个大汉。
有大量的商人,不远万里而来,便是为了做军火生意。
“与外界商人的交易中,主要是以原材料,战略物资,以及粮食为主!”
“如今,我们的粮食储量已超过了三十亿单位!”
“足以维持千万级别的军队,一年的开销!”
刘伯温与秦渊在讨论着。
为了收购这三十亿单位的粮食,花费了一千多万两的粮食。
如今天灾不断,各地灾情严重,粮食的价格一直在上涨着。
再加上平云县的疯狂购买,各地的粮食不断上升。
能够购买到这么多的粮食,已然是刘伯温利用各种渠道才办到的。
并且,还要面临着幽州其他势力的封锁!
平云县的发展,以及那疯狂的吸金模式,可谓是引起了幽州各方势力的眼红与不满。
甚至有一些士族联合郡县官府,试图模彷平云县的经营模式,虽然同样赚到一些钱财,可是,依旧是比不上平云县。
甚至发展着,成为了平云县的中下游交易市场,这让那些势力气愤不已。
“嗯,粮食乃是重中之重!”
“可是,三十亿单位粮食还是太少了!”
“除了保持日常运转的资金之外,其余的金钱都全用于收购粮食!”
“对了,将一些物品加上交易限制,进行以物易以,换取粮食!”
秦渊对刘伯温说道。
别看三十亿单位粮食很多,可是真的经不过消耗。
现在动辄百万千万的战争规模。
特别是,秦渊不是一个人在战争。
在他背后,还有偌大的黄巾军!
相比于他们这富得流油的大财主而言,黄巾军可谓是穷得发慌。
毕竟参与黄巾军的,基本都是被逼得无奈,连生存都无法维持的普通百姓。
所以,秦渊要考虑的不仅仅是平云县,以及已方军队的补给。
还要考虑到整个黄巾军。
并不是秦渊大发善心。
而是波及到他之后的计划。
若是大势难为的话,黄巾军最后必然以失败告终。
秦渊必须为黄巾之乱以后的发展做打算。
那时候,张角三兄弟一死,黄巾之乱基本宣告失败。
但秦渊可不想跟着张角陪葬,肯定要从乱世之中寻得生存的机会。
单靠他现在手下的军队,还远远不够。
扩大势力最好的办法,便是收编接手原有黄巾军的力量。
这可是一股足以推翻大汉朝的军队。
哪怕接收了其中一部分,也足以在任何一州称王称霸,与朝廷对抗。
否则的话,他以后的发展必然会十分艰难!
至于说,在现在脱离黄巾军,投入朝廷阵营的怀抱,其实这一点秦渊也想过,也与刘伯温等名将进行过讨论。
可实际上并不现实。
因为他在朝廷里面没有任何的根基,一旦加入朝廷阵营,反倒是会受到多方的排挤,受到各方的打压,最后发展反倒不如现在。
甚至,他的身上已经打上了黄巾军的标签,不会得到朝廷的信任。
同时他的背叛,也会激起黄巾军的怒火。
说不定,黄巾军会派遣大军来讨伐他呢。
最后大概率是得不偿失。
而加入黄巾军阵营的好处,正如秦渊所考虑的,在黄巾之乱后接手大量的黄巾军,足以让他称霸一方。
另外,黄巾之乱从爆发到结束,将要持续很长时间。
在这段时间里面,许多地盘都被黄巾军所占领。
这也是秦渊扩张地盘的好机会。
要是加入朝廷阵营,秦渊可无法占据这些地盘,哪怕黄巾之乱结束之后,也会被朝廷以各种名义收回去,这白白为他人打工的事情,秦渊怎么可能会做呢?
“好的!”
刘伯温点点头。
其实他一直在做这方面的工作,而且已经做得非常好了。
秦渊麾下并没有真正的内政型人才。
所以,平云县的事务,事无巨细,基本都是刘伯温一人在做。
至于之前平云县的官员,能力方面还是差了许多的。
要不是有刘伯温统筹大局的话,平云县的发展肯定不会这么的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