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是预留好各种模块后续需要的位置。
然后像制作防御型外壳使用的金属材料一样,炼制出动能吸收所需的材料。
动能吸收材料所使用的结构设计图上有,按部就班的做就行。
其实还有一套内置的类似作战服的东西。
通过这种作战服也能起到保护着装者的效果。
初步的一体化完成后,江帆开始进行小型反应炉的制造。
这东西靠他一个人来弄还真是有些麻烦。
放射性材料和反应设施制作,接着是能量反应及转换容器。
最后是启动反应堆并且填充反应物……
反正一系列操作下来,江帆和孙盛武都是手忙脚乱。
设计图是江帆的不假,动手那也是头一回啊。
手一抖说不定反应炉爆了,整个第三科研室都得没。
幸好最后一切顺利。
当动力系统添上去之后,战甲就算是“活”过来了。
江帆迫不及待的使用机械臂穿到身上。
系统有附加给他相应的操作技能,穿上以后该怎么操作心里有数。
活动上非常的自如,像是穿了一件大号的衣服。
整个人变得更加的有力量感和安全感。
飞行模块简单的做了一个测试。
没飞多高,只是确认了一下飞行模块是否能运行正常。
战甲离地稳定飞行了几分钟。
根据能量消耗和推动力百分比,换算出了战甲最终能够达到的高度。
达到跟六代机一战的飞行性能不是没有可能。
武器模块跟智能模块江帆倒是不着急。
这种单兵一体化战甲,如果真的投入使用,肯定是不会经常拆成“出厂状态”的。
武器模块,会通过更简便的方式进行增补替换。
否则军区的整备班可不是科学家,怎么耍得来这种高端玩意儿。
能够添加的武器也有很多,想尽可能缩小体型就不采用外挂装备即可。
比如外部挂载加特林机枪或者火箭炮。
但光是战甲本身预留的栏位,就足够内置一定弹量的火神炮。
穿甲火箭弹,干扰弹等实战装备。
战甲本身会附带能量型武器,直接消耗能量进行攻击。
既解决了武器的便携性和杀伤力不够,又解决了弹药问题确保了持续作战能力。
认识十年的老书友给我推荐的追书app,!真特么好用,开车、睡前都靠这个朗读听书打发时间,这里可以下载 .. 】
花了整整两天的时间熔炼材料,打造模具。
江帆和孙盛武擦了擦额头的汗,总算是把战甲的防御型外壳给折腾出来了。
一体化是通过内嵌机械结构完成的。
这里面还有跟动能吸收结构的融合,可以说是相当复杂。
相应的程序江帆设定到了机械臂模组当中。
将来如果可能的话,战甲可以升级成自动变形展开及装备的样式。
现在嘛,设计图上这种暂时没有这个功能,感觉像是初代机。
一开始制作的时候,就是以江帆自己的数据为蓝本。
所以做好的战甲也只有江帆能穿。
他站在机械臂模组区域,战甲伴随着机械臂程序,模块化的穿到了他的身上。
感受着全身被战甲包裹,江帆内心充斥着兴奋与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