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十年的老书友给我推荐的追书app,!真特么好用,开车、睡前都靠这个朗读听书打发时间,这里可以下载 .. 】
这就是灵活性的体现。
他的头盔下是视网膜投影级别的交互界面。
直接通过声纹以及视点微控操作面板。
基础面板上直接显示了能量指数,续航状态,战甲的3d模型,还有基础的几个功能模块。
这些基础的功能例如通讯,战斗,飞行等等大的类别。
3d模型在基础面板显示并不是为了好看,不操作的情况下,模型只占据视野不大的范围。
它实际上是一个动态显示的损害计量表。
战甲虽然强大,但也不是无敌,如果受到了过量的攻击同样会受损。
受损程度会通过感应,以及定时扫描体现在3d模型上面。
在操作面板上出现是方便战斗中查看,随时提醒他站甲的情况。
在不同的损伤程度以及损伤状态下,模型会在该受损部位展示出不同的颜色。
默认状态下是,半透明的蓝色,表示战甲全功能正常。
“系统好像说,任务已经加载到了战甲内部,哪呢?”
在江帆通过视点微控寻找的时候,一个界面弹出。
“确认创造者已搭载战甲,功能状态良好,开始进行战甲测试任务。”
神龙智能模块拥有合成声,可以在头盔内直接进行有声交流。
这道提示音过后,一个界面出现在江帆眼前。
第一项就让江帆有点头大。
以超过三马赫的速度飞跃指定区域。
面板上显示的指定区域,就是江帆所在的这个基地上空。
位置不论,主要是三马赫的速度太快了。
这基本上是五代机的极限速度,一马赫就是340米每秒。
人直接通过战甲承受三马赫下的压力飞行,这句话在今天以前绝对是一句梦话。
光看到第一项,江帆就知道任务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第二个项目是极端环境下的战甲适应性任务。
按照这上面的要求,江帆需要满足一定的高温和低温,以及泥泞与压强下持续操控战甲。
这应该是为了测试战甲的全天候作战能力。
高温和低温比较简单。
泥泞和压强,恐怕一个是代表了污浊环境,另外一个是深水环境。
想要人工塑造出来比起高温和低温要麻烦许多。
下一个项目是防御系统的测试。
嗯,这个就很不当人了,江帆需要穿着战甲被大炮轰。
看到这里的时候,江帆满头黑线。
这都是什么离谱的测试?怎么感觉不是测试战甲是测试他呢?
除了防御系统以外,武器系统的测试也让人觉得相当诡异。
目前的武器系统里面只加载了最基础的能量武器。
可以通过战甲的手部和胸部能量通道,形成能量球或能量波进行发射。
杀伤力还是很不错的,但具体能达到什么程度,江帆自己也没试过。
武器系统的测试,江帆上来就需要搞定一些大家伙。
比如说一辆坦克,任务中甚至对坦克都有了具体要求。
比如说装甲厚度,还有江帆和目标坦克之间的距离远近,以及武器的能量消耗程度。
这里面还包括了武器,是否会过热?极限损耗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