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城网

字:
关灯护眼
我的书城网 > 朕真的不务正业 > 第681章 反对的声浪太大的话,就让他们去挖煤

第681章 反对的声浪太大的话,就让他们去挖煤

“来得好,宣!”朱翊钧立刻就从萎靡不振,变得精神了起来,他对着冯保说道:“去把先生和戚帅叫来。”

“臣等拜见陛下,陛下万岁金安。”海瑞和李乐见礼。

朱翊钧笑着说道:“免礼,免礼,二位有什么难处,尽管道来!”

海瑞和李乐互相看了一眼,彼此都没有多说什么,各自坐定后,开始汇报工作,海瑞主要是把自己反腐抓贪的成绩跟陛下禀报了一番,而李乐,主要把南衙十三府拆分为三份儿进行了汇总。

“初步规划为徐州府、淮安府、扬州府、苏州府、常州府、镇江府,六府之地为一省,设立江右布政司,府治苏州,其余除应天府外六府三州为一省,设立江左布政司,府治庐州府,应天府仍为留都。”李乐告诉了陛下他的分法。

将整个南衙拆分为三份,是这次皇帝南巡的主要目的,那么围绕着南衙如何分,就成了一个问题,而且这还不是一个全新的问题,也是自永乐以来,朝廷就在不断讨论的问题了,一如重开西域,大明对南衙的问题早已一清二楚,只不过是谁都没能做到而已。

之所以到现在这个问题到了不得不解决的地步,甚至皇帝都亲自来了,就是因为大明开海政策下,白银大量流入,南直隶十四府三州,实在是太富有了。

即便是把松江府单独拆出去做了一个类似于留都的决策,但依旧无济于事,围绕着长江三角州的经济带,就是让皇帝睡不着觉。

徐州地方,那么多的问题,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相对贫穷,再加上四任知府没一个干人事的,造成的局面。

而扬州富裕,所以才会掩盖无数的问题。

大明的禁海政策,的确源自太祖高皇帝朱元璋,但随着郑和下西洋,大明的海禁政策已经完全松弛,大明之所以再也没有官船官贸,南下西洋,朱棣迁都北衙,是原因之一,而且占比很重很重。

皇帝在北方,怎么可能放心南方肆无忌惮的开海?有钱有粮还有人,就会尾大不掉。

所以,只要全面开海,南衙的拆分就势在必行。

拆是大明朝堂的共识,就连南衙的官员,也不太能说出个不字来,只能阴阳怪气几句皇帝没有气量,这种程度的阴阳怪气,皇帝见了也无所谓。

那么怎么拆,就成了一个十分尖锐的问题。

按照南衙大部分官员的意见,就是分成江南江北,以长江为天然地理界限,这看起来是最合理的,但江南十四府富兄弟们就凑到了一起,穷兄弟就凑到了一起,这种划分,皇帝无法接受。

而李乐的方案,则是十分古怪的江左、江右,不是按照地理位置去区分,而是人为的制造了一盘散沙。

李乐就是故意的。

这种一盘散沙,是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全面的一盘散沙,彻底打散的分法,比如文化上:江左的长江以南的学子,需要渡江到庐州去参加乡试,而江右长江北岸的学子,需要渡江到苏州参加乡试。

朱翊钧颇为认可的点头说道:“善。”

这种一盘散沙的分法,才是让皇帝睡得着觉的分法,李乐又不用对下负责,他要对皇帝负责,皇帝已经对他不再锋芒毕露有些失望了,而这一次,李乐拿出了极为激进的拆解办法,拆的越散越好。

“陛下,江右布政司,是不是放在徐州比较妥当?这样一来,考中的举人,就不必舟车劳顿,直接从徐州出发入京师参加会试、殿试了。”海瑞思索了片刻,觉得李乐还不够激进。

苏州本就是经济中心、文化中心,而徐州因为特殊的地理位置是军事中心,江右布政司放在苏州,就是经济、文化、政治三中心,这样一来,苏州这个老大哥,谁都得服气了。

“海总宪,这有些不妥。”朱翊钧摆手说道:“徐州还是太穷了,压不住,徐州但凡是再富一些,也还好。”

一盘散沙也要能有一点点凝聚力的,不能真的捏不到一起,那就不是布政司了。

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散的太厉害,也不利于统治,朝廷的政令也需要一个主心骨去推动,海瑞的建议不错,但还是和他这个人一样,过于追求完美了。

“海总宪担心的事儿,我明白,所以我准备了一个办法。”李乐对海瑞的担心太清楚了,他笑着说道:“江右六府的财税直接归北衙户部管,不归江右布政司约束,科举的学子,可以到苏州,也可以到应天府来参加乡试。”

海瑞猛的瞪大了眼睛,看着李乐看了老半天,才说道:“不愧是元辅先生的门生啊。”

张居正门下的学生,包括皇帝在内,都有个巨大的特点,就是眦睚必报,心狠手辣,为了防止苏州这个主心骨太强,居然搞出了江右六府财政归朝廷直接管理的办法来!

就是说,江右六府交税,直接上交朝廷,不交到布政司,省里没有再分配的权力,各扫门前雪,各管各家事,甚至还能选择去哪里参加乡试,朝廷都认可考试成绩。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阮柒席玖林天萧馨儿林羞寒蔺君叶飞唐若雪白明微风轻尘简初戚柏言安浅年谨尧叶尘苏傲雪网游:开局掠夺不死神凰血脉叶飞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