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孔明,吾见汝蕴大才、抱大器,何不倒戈卸甲,以礼来降?待彼时便可封侯之位,岂不美哉!”
曹操料定诸葛亮就算不投降,在见到这一幕的时候必定也会有所触动。
但让他没想到的是,诸葛亮看到八员大将齐齐现身,竟是连眉头都不皱一下。
就仿佛是根本没有把于禁、李典等人放在心上。
“他竟这般沉得住气?”
看到这一幕的曹操不禁越发惊讶。
张绣这到底是从哪里挖来的人,年纪轻轻就有如此城府?
若是任由此人成长下去,只怕又是一个贾诩!
正思忖间,曹操目光却是陡然一缩。
但见原本正在杀敌的赵云等人一声呼哨,竟然比以于禁、李典等人更快的速度反冲上去,以六对八,捉对厮杀。
其中赵云最为勇猛,以一敌三直接拦下了曹仁、曹纯、曹休三兄弟,压得三人根本无力支援他人。
其余五将以一对一,也就堪堪打了个平手。
曹操彻底愣住了。
他总算是明白了诸葛亮为什么会这般镇静。
张绣麾下的这些将领……太强了!
于禁、李典、夏侯渊等人可都是自己麾下能够独当一面的将领,眼下居然会被对面死死压住?
便是陈宫武力不济,可有他人从旁照料,竟也不落下风?
简直是岂有此理!
“曹公,还要再战否?”
曹操闻言,心中不禁一动。
这已经不是诸葛亮第一次询问自己是否要退兵了。
诸葛亮似乎是在暗示什么?
曹操扪心自问,此时此刻,如果自己换成诸葛亮,面对这种拼一拼就能取得更大优势的局势,绝对不会打得这般稳健。
除非他从来没有想过打败自己!
想通这一点,曹操心中瞬间有了计较。
他探试性地问道:“若我下令撤退,你我双方便可就此休战?”
“那是自然”,诸葛亮语气平静,跟一开始没什么两样,“我主此来本就是为调停司空与大将军之争。
若双方各退一步,双方不再相争,吾等自不会咄咄相逼。”
曹操闻言低头思索起来。
诸葛亮也不出手,就这样静静看着他。
仅仅片刻,曹操便抬起了头,看着诸葛亮一字一句地说道: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张绣当真是打得好主意啊!”
事到如今,诸葛亮原本就没指望能瞒过曹操,闻言并不惊讶,依旧平静地问道:
“那司空之意便是不退?”
“退!”
曹操再度大笑起来,“为何不退?
他张绣想做渔翁,也得有那般本领才行!
倒是你孔明,当真不愿助我?”
看着眼前这个气度沉稳的年轻人,曹操再一次开口问道。
这次诸葛亮不理他了。
曹操讨了个没趣,倒也并不气馁,直接下令鸣金收兵。
“主公,子廉与吾兄片刻便到,便等他二人到来,再击敌军!”
夏侯渊以为曹操鸣金收兵只是为了暂做调整。
他心里也有些憋屈,自己在一对一的情况下竟然奈何不了文丑!
明明当初官渡之战的时候自己险些将他斩落马下。
如今时过境迁,对方竟似是变了个人似的。
亦或说……
这才是河北四庭柱的真实水准?
先前的官渡之战只是受限于大势,没能彻底发挥出来?
如果真是这样,那文丑可算是跟对人了!
只是无论如何,等曹洪和夏侯惇赶到,程昱这十面埋伏之计的十员大将凑齐,定能扭转局势!
然而听到夏侯渊建议的曹操却摇了摇头,“便是他们回来也是无用,退兵吧。”
“主公?”
这一次不光是夏侯渊,就连曹仁、曹休、韩浩等人都惊讶地望着曹操,不明白他为什么会在这种时刻激流勇退。
众人纷纷开口相劝,唯有于禁和李典若有所思,没有开口。
“吾意已决,退兵!”
所谓军令如山,曹操这话一出,众人纵然心中不解,也都不再相劝。
只是曹操担心曹洪和夏侯惇,又与诸葛亮率领的众人对峙片刻,等接到两人,这才缓缓离开。
见诸葛亮果然没有率兵追赶,曹操对于他的评价也更高了。
此子在张绣麾下,日后成就必不在那贾诩之下!
到底还是打了一场大胜仗,等到返回仓亭,曹操便重赏三军。
顺势驻扎于此,同时速令人探察冀州虚实。
这一日,众人见曹操心情大好,终是询问起数十日前为何退兵。
主要还是觉得不应该因为一个张绣就放弃这样的好机会。
此时不在战场,曹操便叹了口气,向众人解释:
“纵然此事无张绣参与,吾亦不愿急攻之。
只因冀州粮食极广,审配、逢纪又有机谋,未可急拔。
现今禾稼在田,恐废民业,姑待秋成后取之未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