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城网

字:
关灯护眼
我的书城网 > 三国:在下张绣,有何贵干? > 第474章 曹丕乘乱纳贾氏

第474章 曹丕乘乱纳贾氏

在诸葛亮等人撤退以后,还留在邺城守军主要分为两部分。

其中一部分是前段时间战斗以后留下的老弱病残。

他们即便想和诸葛亮等人离开,但由于身体原因也无法跟上队伍,只能无奈留下。

另一部分就是干脆不想离开了。

他们大都是本地人,也明白跟着诸葛亮离开意味着什么,所以他们宁可留下面对曹操。

人各有志,不能强求。

临行之前,诸葛亮告诉所有留在城中的袁军,等到曹军进城不必反抗,乖乖投降就可以保命。

如果曹操问起他的下落,甚至不必隐瞒,直接实话实说就好。

当然,假如有人非要想着要践行城在人在、城亡人亡也没关系。

对于这种人诸葛亮的态度也很明确——放弃助人情节,尊重他人命运。

好在邺城并没有这样的人。

等到夏侯惇攻入城中以后,所有人都像诸葛亮教的那样果断投降。

整齐划一的动作倒是把夏侯惇给整不会了。

正因为这个原因,才让一向以莽而著称的他都觉得情况不对,一反常态的开始了排查。

结果自然是查不出任何问题。

等到细细询问过后,夏侯惇终于得以确认,诸葛亮的确是撤退了,留下来的这些人也的确是真的想要投降。

他这才长长舒了一口气。

只要不是诸葛亮的计策就好。

对方这些年给他留下的心理阴影着实有些沉重。

因为在昨天曹操就已经下过命令,进入邺城以后不能杀害袁氏一门老小,无论军士还是百姓只要投降也是免死。

所以乖乖听了诸葛亮话的这些军士们的的性命还真是得到了保全。

人心就是这么奇妙,此时此刻,保住性命的邺城士卒感激的并不是饶了他们性命的夏侯惇,而是告诉他们这件事情的诸葛亮。

当然这一点夏侯惇并不知道。

不过袁绍的家属就没有这么好运了。

虽然曹操也严令不得杀害袁绍的家属,但依旧还是有人敢于违背他的命令。

并且一来就是两个。

他们是一对兄弟,名字分别叫做曹昂和曹丕。

距离父子兄弟争小桥的时间已经过去了整整五年,如今的曹丕也已将到弱冠之年。

这一次曹操破冀州,他和曹昂都随父在军中一同历练。

如今冀州城破,两人便按照惯例领着随行人马入城。

两兄弟进城以后就直接奔袁家。

等来到袁绍家门口,见到门口有人把守,曹昂和曹丕对望一眼,随即下马闯入。

看着两人杀气腾腾的模样,夏侯惇先前留在这里守门的偏将将将将两人拦住:

“司空有命,诸人不许入绍府。”

曹昂沉默不语,只是静静地望着那人。

小桥事件对曹昂的影响颇大,如今的他愈发喜怒不形于色。

所以现在就只被曹昂这样一言不发地望着,那偏将就已经感觉到了莫大的压力。

就在他承受不住,准备开口的时候,年轻气盛的曹丕直接拔剑出鞘。

“退下!”

曹丕当然不至于一剑劈过去,但都已经亮剑了,决心也表现的很明显了。

面对曹操的最喜欢的两個儿子,这偏将也是无可奈何,只得闪到一旁。

但他生怕这兄弟真把袁绍家人杀了,所以一面叫人去赶紧去报告曹操,一边跟着两人走了进去。

曹丕一路提着剑闯入后堂,曹昂则是不紧不慢跟在他的身后。

自从当初许昌争夺小桥那件事情以后,两兄弟的关系这些年来就一直不怎么融洽。

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曹丕觉得自己原本有机会跟小师妹亲上加亲,却被曹昂给搅黄了。

曹昂却觉得自己跟小桥才是郎才女貌,曹丕这个小家伙才是痴心妄想。

两人都觉得是对方的原因导致了自己不能跟小桥长相厮守,关系好得起来才怪。

当然,对于跟两人抢过小桥的父亲曹操和小桥那无耻的姐夫张绣,两兄弟皆是默契的保持了沉默。

张绣他们够不到,即便能够到也打不过。

曹操本人倒是有些惭愧。

回头仔细想想,自己实在是没有必要去跟两个儿子争抢小桥。

不过是一个没有出阁的少女罢了,一点意思都没有。

主要是当时小桥给他的视觉冲击太大,让他鬼迷心窍,才做出这种事情。

但后来听说小桥嫁给了张绣以后,曹操复又起了心思。

没有人知道,他的心里暗暗有了一个想法,那就是在打败张绣以后,将桥家两姐妹都抢过来!

未出嫁之前的小桥哪里比得上已经嫁过人的小桥有魅力?

大桥就更不必说,她还为张绣生了一个孩子。

那就更应该抢过来!

曹操并不是一时兴起,而是真的打算这么做。

甚至于在后来攻破邺城以后,还专门修建了铜雀台,准备抢回二桥以后让她们住在这里。

当然这是后话暂且按下不表。

自从许昌抢夺小桥的事情之后,曹昂便一改常态,重又开始跟着曹操南征北战。

曹操自然知道他的心思。

但曹操也有自己的想法。

曹丕出生的时候,曾经有一片青紫色的云,仿佛圆圆的车盖一般笼罩在产房上空,整整一天都没有消散。

当时有个善于望气的人名叫陆仁甲,他悄悄告诉曹操,这片云乃是天子之气。

并且他明确指出,曹丕将来贵不可言,成就不可限量。

曹操对此自然是将信将疑。

只是曹丕后来的表现的确是十分出色,年仅八岁就展现出了不俗的文学天赋,算是继承了曹操的优秀基因。

不但如此,他还善骑射、好击剑,所以曹操才给他请了剑神王越的徒弟史阿做剑术老师。

后来史阿也算是投桃报李,想着把小桥介绍给曹操的儿子。

心是好心,没想到却惹起了一场绝大的风波。

非但小桥没能娶到,还让曹操、曹昂、曹丕父子三人起了矛盾,更过分的是还丢了一个女儿。

只是如今时过境迁,这件事情带来的影响也渐渐淡了下去。

随着曹丕渐渐长大,曹操也发现相对于自己的嫡长子,曹丕才更像自己。

再加上曹丕出生时的异象和陆仁甲那番话,不免就让他产生了一些别样的心思。

只是曹昂在当年曾在宛城之战救过自己的性命,对于自己孝心天地可鉴。

至于能力方面,文学天赋比之曹丕略有不如,但也相差不远。

但在行军打仗方面却要比曹丕强出不少。

更不必说袁绍和刘表废长立幼的恶果近在眼前。

所以曹操虽然有想法,但却一直将之深深埋藏在心底,没有表露出来。

至于这次带上曹丕,自然也是抱着观察和多留一条路的打算。

书归正传。

提着剑的曹丕快步来到后堂,便看到两个妇人正在抱头痛哭。

曹丕见状便皱起眉头,指着年龄大些的那个问道:“汝何人也?”

两个女人看到杀气腾腾的曹丕都吓坏了,此刻听到他开口发问,年纪小些的那个没有开口,年纪大的那个强压住中悲痛,小心翼翼地回答:

“妾乃袁将军之妻刘氏也。”

曹丕顿时明白,她就是袁尚的妻子,又指了她身旁那个年纪小些的少妇,“此女何人?”

刘氏连忙回答:“此次男袁熙之妻贾氏也。”

当年张绣抢了甄宓以后,袁熙郁郁寡欢了好一阵子。

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

袁熙原本对于甄宓也只是因为外貌而喜欢,但自从甄宓被张绣带到荆州以后,袁熙又打听了许多有关甄宓的事情。

结果就得知了她年幼早慧、闻名乡里、有别于众。

更重要的是,许劭关于甄宓将来会母仪天下的评语也被他知道了。

袁熙那叫一个悔啊。

早知道这样,自己当初无论如何都应该求父亲将甄宓给截下来。

等听到成为人妻以后甄宓淑德贤良,更是觉得张绣如今事业节节攀升也是因为抢了自己的机遇才得到的。

自此袁熙大恨张绣,这也是他一直都对张绣派来的田丰不感冒的原因。

所谓恨屋及乌,便是如此。

后来他在袁绍的安排又娶了贾氏为妻。

贾氏的相貌虽然不及甄宓,但也是个难得的美女。

更重要的是,她长得跟甄宓颇有几分神似。

出于种种心思,袁熙便跟贾氏成了婚。

贾氏也是个聪慧之人,她猜到了袁熙十有八九是将自己当成了甄宓的替身,不过她却装作什么都不知道。

婚后,贾氏恪守妇道,孝顺公婆,对袁熙也是极好。

她的温柔终是让袁熙那因为张绣变的阴沉的性格有了些许改观。

在接纳了吕布以后,袁熙甚至一度像防贼那样防着吕布,倒是叫后者哭笑不得。

后来袁熙前往幽州,便让贾氏留在邺城侍奉婆婆刘氏。

此后便是一连串的变故,袁绍身死,袁谭和袁尚相争。

昨晚诸葛亮下定决心带人撤离邺城的时候,审配不愿离开,其中有一小部分原因就是袁绍之妻还在。

然而诸葛亮才不管那么多,让赵云将他打晕便直接带走。

以刘氏和贾氏为代表的袁家人他才不关心。

结果两人此刻就被迫要直面曹昂和曹丕两兄弟。

此时曹丕听到刘氏的话,不禁奇道,“袁熙之妻为何在此?”

按说不应该是跟着袁熙在幽州的吗?

刘氏现在命悬一线,曹丕问什么她就说什么:“因熙出镇幽州,贾氏不肯远行,故留于此。”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四合院:开局让易中海变成田伯光民间故事录合集兽世小狐狸,靠生子系统赢麻了昆仑虚之青铜神树带着全家修仙,杀至神界无敌了港综:最强嚣张恶霸世间不平事,自有人评之星铁:我的逆天选项梦魇降临叶家捡了个女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