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仲长统问起诸葛亮,沮授目光中不禁浮现出了一抹好笑的神色。
现在才发现人不见了吗?
“自是已经走了。”
沮授一挥衣袖,“如今事已办成,我亦要离开了。”
“等等!”
一看沮授打算转身离开,仲长统心中顿时产生了一种大事不妙的感觉。
“什么事情已办成?”
他这边急了,然而沮授并没有给出正面回答。
“你回去问问不就知了?”
留下这样一句话,沮授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等仲长统再一次找到高干的时候,却发现他已经将诸葛亮等人送出了城外。
“高将军!”
“公理先生来了!”
不知道是不是错觉,虽然高干对自己还是一如既往的客气,但仲长统总感觉他对自己的态度发生了微妙的改变。
仿佛带着一股隐隐的蔑视。
对,就是蔑视。
虽然高干隐藏的很好,但仲长统依旧敏锐的察觉到了。
这让他觉得不可思议。
虽然高干有些自傲,但对于自己却向来是很尊重的,今天这是怎么了?
不过此时的他已经来不及细想,只是指着正在离开的诸葛亮一行人说道,“将军怎放他们离开了?”
听到仲长统这么说,高干的目光中不禁露出了一抹失望之色。
果然,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
仲长统已经是整个河北极负盛名之士,但跟诸葛亮相比还是差远了。
就比如说,此时他的一举一动皆在诸葛亮预料之中。
事实上高干感觉仲长统连沮授都比不过。
没看到刚才仲长统光是应付沮授就已经耗尽了浑身力气吗?
甚至连他们是什么时候离开的都不知道。
也许他也就跟陈宫一个水平吧?
毕竟从刚刚陈宫的谈吐而言,他亦是一個了不起的人物。
至于诸葛亮和陈宫给出了方案,高干听了以后还是十分心动的。
正如诸葛亮所说的那样,高干投降曹操原本就是权宜之计。
如今既然有了这个机会,他自然也想搏一个前程。
特别是诸葛亮为他完美的分析了当前的形势以后,他的信心就更加充足了。
这个时候就能看出名望的重要性了。
同样的话从牵招口中说出来,高干不但不肯听信,还想要杀人。
但从诸葛亮口中说出来,却是令人信服,忍不住就想要按他的要求去做。
所以最终他还是下定决心,答应了诸葛亮的借道条件。
此刻仲长统的一举一动皆符合了诸葛亮先前给出的预料以后,高干信心更足,整个人气势都不一样了。
“不放他们离开又如何?”
但见高干双手负于背后,云淡风轻地说道:
“如今局势已是十分明了,曹操据有冀、青二州,若再被其得到幽州,彼时我便是再想反抗也是无能为力。”
反抗什么啊反抗?
既然已经投降曹操了,为什么还要反抗呢?
就这样当大汉忠臣不好吗?
仲长统正要开口,却听高干继续说道:
“……然诸葛亮等人既然愿意跟他拼个你死我活,便由着他们去又如何?
所谓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只要此时我按兵不动,待他们与曹操快要分出胜负时再加入战场,届时无论谁胜,势必都要感谢高某,岂不美哉?”
高干这么一说,倒是把仲长统给唬得一愣一愣的。
这么清醒的吗?
他还以为诸葛亮是故意让沮授缠住自己,好说服高干跟着他一起反曹呢。
没想到最后却是这样一个结果吗?
如果这样的话,倒也未尝不可啊!
老实说,现在这种情况,高干还的确有待价而沽的条件。
“若是如此,倒也无妨,只是彼时若曹公追究起让道之责……”
“他哪里还有追究的功夫!”
高干以一反常态的强硬态度打断了仲长统的话,果断地说道:
“我方才不是已经说过,待到时机成熟,我便要领军出征。
若曹操在我的帮助下获胜,他谢我都来不及,又岂会再怪罪?
若是曹操失败,恐怕他便要想着怎么逃跑,更无精力来找我算账,只怕到时还要求我放他一条生路!”
仲长统:w(?Д?)w
看着这个河北名士被自己这一番话说得哑口无言,高干心中大爽。
——虽然他只是狐假虎威。
这番话自然是诸葛亮说的。
此时的他只不过是将之转述了一遍罢了。
有些事情其实就是这样,在道理被说清楚之前感觉有如一团迷雾,看不透、说不清、道不明。
可一旦抽丝剥茧把话说开,哪怕是再愚钝的人也会恍然大悟:
哦,原来是这样啊!
这便是用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一种方法,我们通常称其为透过现象看本质。
只不过说来容易做来难。
哪怕是系统学习过马哲的现代人都难以做到这一点,更不必说还在这个时代的人了。
诸葛亮恰恰就是这种人。
就在高干也借着诸葛亮的智商在仲长统面前狠狠装逼的同时,黄忠也正在向诸葛亮请教问题:
“军师,难道我等真的要与曹操拼死拼活,却要让那高干从中渔利不成?”
尽管黄忠在众人当中年纪最长,但他对于这位年纪的军师却丝毫没有轻视之心。
对于张绣能够主动相邀他加入,黄忠一直以来都心存感激。
毕竟说起如今张绣麾下这些文臣武将在过去谁最憋屈,黄忠认了第二,恐怕没人敢认第一。
无他,他年纪太大了。
如今是建安十二年,经历了大汉王朝的四位皇帝的黄忠已经到了花甲之年。
在被张绣招募之前的整整十年,明明加入了刘表团队的他都在蹉跎岁月。
正值壮年的他明明有一手精湛的刀法和准确度极高的箭术,可偏偏却没有受到重用。
这一切直到在加入张绣团队以后才发生了改变。
尽管先前也没有经历过战事,训练新兵的工作也很枯燥,但他却能清楚地感觉到张绣对自己的重视。
对黄忠而言,这便已经足够了!
这一次能够跟随赵云北上,更是让他兴奋之极。
所以此刻心中有了疑惑,他立刻就问了出来——哪怕他知道以诸葛亮的能力多半不会做出这种事情。
“汉升将军莫要着急。”
对于这位老将军诸葛亮还是很尊重的,他耐心解释道,“亮对高干所言,皆是真话。”
听到诸葛亮这句话,众人都朝他望来。
诸葛亮轻摇羽扇,不紧不慢地说道:“只是他想要做渔翁,只怕力有未逮。”
“请军师为我等解惑。”
先前一直都保持着沉默的张辽此时也开口了。
其实他也跟黄忠抱有同样的疑惑。
只不过他性格沉稳,再加上以服从命令为天职,所以一直没有询问。
此刻眼见诸葛亮似乎有要将话说开的趋势,便趁机问了出来。
诸葛亮笑了笑,“高干此人心高气傲,虽此时被亮说服,可一旦战局有变,势必按摁不住,提前出手。”
此时的沮授便接着诸葛亮的话头顺势说道:
“彼时我等便可趁机抽身而退,若是战事顺利,便将胜果让他一些也无妨,若战局不利……”
“便让这最后的袁氏势力去跟曹贼去拼,我等则是返回荆州。”
等到陈宫说完这最后一句话,一众武将便产生了拨云见日之感。
那还有什么好说的?
冲就是了!
另一方面,曹操破南皮,斩袁谭,得青州以后,便听从郭嘉之言,安排了三路大军猛攻幽州。
其中两路皆是降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