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衍冷静片刻道:“此子大才,竟然能在纷繁的线索中,抽丝剥茧,看出这等关键性问题,老僧认为,并不是没有这种可能!”
“大师也觉得我父皇可能是被害?”
道衍和尚想了想道:“若是没有此子的提醒,老僧也没往这边想,但是此子这么一说,这件事疑点太多了。”
“太祖最后几个月,眼睛不能视物,耳朵也不灵敏,吃喝全靠宫人伺候,英雄迟暮,宵小未免不会动了心思,尤其是太祖在最后一个月,两下两道诏书招陛下,未尝没有托孤之意。”
“而这时若是建文身边某些人动了心思,只要在太祖日常服用的药物,改动一两味,甚至只要增减用量,都足以要了太祖的命。”
“这小子说的没错,太祖身上疑点太多,哪有开国帝皇停灵只有六天的啊,这太过违背礼法,建文这么着急把太祖下葬是为什么,或者说是怕什么?这里面简直疑点重重!”
“而且还不让各地藩王进京吊唁,这是为何?又不是国家战乱时期,哪有不让儿子吊唁父亲的道理,这太不合理。”
“这小子由此推断,太祖之死有问题,我是认可的。”
“还有一点,那小子没说,那就是建文削藩是有问题的,建文为什么削藩?”
道衍看向朱棣,朱棣一愣道:“还能为啥,怕藩王势大,影响皇权啊!”
道衍和尚摇头道:“以前我也是这么认为的,可是陛下的那个混小子给我提了个醒,不对劲啊,朱允炆若是怕藩王势大,应该先从有兵权的开始削藩啊,但是他第一个削藩的对象是谁?”
“老五!”
朱棣瞬间警醒,是啊,这件事不对劲啊,朱允炆要是怕藩王势大,他应该去收拾手里有兵权的啊,而当时手里兵马最多的是二代的秦王,晋王,可是这二人从头到尾都没事啊。
别说他,就是宁王都没事啊?
朱允炆怕藩王势大,他第一收拾老五周王?周王是个读书人啊,手里也没有兵权,朱允炆第一个削他做什么?是朝廷发不起老五的俸禄了?还是要杀人灭口?
朱棣越想越觉得诡异,而道衍和尚在一旁道:“周王殿下可是精通医理,而且在太祖驾崩前见过太祖。”
“你是说,老五可能在老爷子临终前的几副药方里发现了什么?或者在老爷子身上发现了什么?”
朱棣问道,道衍和尚不答,继续道:“这个老僧就不知了,但是周王之后,建文又削了齐湘代三王,这里面除了代王有少量的兵马,齐王,湘王,可都是文人,手里也没有兵马啊?朱允炆怕藩王势大,削藩削文人,不诡异吗?”
“而且老僧刚才一想,这几个人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在太祖死前一个月内都见过太祖,建文削藩,不削有兵权的,专门找这些威胁不大的削藩,是不是有欲盖弥彰之嫌疑。”
“这几位若不是知道什么,对建文有威胁,他犯得上背上刻薄寡恩的名义,动这几位没有兵权的藩王吗?”
“他在杀人灭口,一定是老五他们知道什么了!”
朱棣更加确信了,道衍和尚这时却道:“当然这一切都是老僧根据陛下那位混小子思路推演出来的。”
朱棣这时也点头道:“你们这么一说,我就更觉得不对了,建文怕藩王势大,当时朕被削的就剩八百府兵了,我八百府兵势力还大?我那秦王,晋王两个大侄子手里都有好几万人他不削,非要削我?他就这么恨不得我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