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朱棣急冲冲离去的背影,道衍和尚的眼中浮现出了一抹惊骇,这个叫李玉的小子看起来很不一般啊,这世界上真的有人能提前四天看出那里发大水吗?
道衍和尚是不信的,他遁入空门多年,什么神奇的法术没见过,可是这种真的能预测天气的神异之术,他还真没见过,有机会一定要让陛下带自己去看看,认识认识这位小友啊!
朱棣急冲冲赶回了宫里,这时户部尚书,工部尚书,以及内阁的几位大学士都来了,苏州,松江二府大水他们已经知道了,此事绝不能等闲等闲视之,必须速速救灾!
众位大臣一番商讨,这时朱棣直接下旨:定,苏,松二府水淹处给米侧立例子。
大约也就是一个赈灾章程,其中规定,成年人给米一斗,六岁至十四岁给米六升,五岁以下,给米一升。
这已经是朱棣能做到的最大救灾程度了,实在是朝廷没钱啊,这些粮食只能勉强维持百姓活着,不至于饿死。
可就算如此,夏原吉也诉苦说朝中存粮不多,当省着点用。
朱棣却苦着脸道:“不行啊,百姓等着粮食救命呢,再省可就要出人命了。”
夏原吉还想说些什么,但是想了想便闭嘴不言了,而这时刚进内阁的杨士奇站出来冲着朱棣一拱手道:“陛下,救灾之事,除了赈灾粮之外,更重要是防止地方官员贪腐,陛下刚才说以年龄发放赈灾粮。”
“而核定百姓年龄的确是地方官吏,这般很容易产生贪腐,所以臣以为还应该派官员监察赈灾情况,惊醒地方官员,莫要起了不该有的心思,如此才能让每一粒粮食都用在百姓身上!”
听了杨士奇的话,朱棣点点头道:“此言有理,就按照你说的办,派御史下去,监察此事!”
“陛下圣明!”
众大臣说了一声,朱棣挥了挥手道:“嗯,此事就如此,下去吧,杨士奇留一下!”
“是。”
众大臣退后,这时杨士奇留在原地,人群中的解缙看了一眼杨士奇,没多说什么,但是明显可以看出不悦。
杨士奇与解缙都是朱棣刚组建内阁的成员,这时候的内阁还没有后世那么大的权利,只能算是朱棣的幕僚部门,但是呢,解缙却很看不惯杨士奇,原因无他,他解缙是正儿八经的洪武二十一年进士,而杨士奇确是举荐为官。
在解缙看来这就是不入流,这样的人岂配跟他同为内阁成员。
而且在刚才朱棣问政的时候,杨士奇竟然抢他前面向朱棣提出了建议,你这不是不给我面子吗?
嫉妒往往就是这样一点点诞生,当然这时候只是一丝的不满。
朱棣这时看着杨士奇道:“杨士奇,太子最近如何?”
杨士奇现在主业还是翰林院编修加太子讲读,而内阁成员这还是杨士奇的副业,主要是这内阁才建立不到一年,没啥实权,实权全在六部尚书手里,不像是后世,六部尚书直接成了内阁的小老弟。
“启禀陛下,太子最近正在东宫禁足,除了出不了门,一切还好。”
朱棣闻言轻轻颔首道:“嗯,算算日子七天也到了,回去让太子出来吧,这次赈灾之事,就由他为主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