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在!”
随着老爷子的话音落下,殿外传来了一道喊声,随后就一个人影走了进来。
锦衣卫指挥使,塞哈智。
“去市舶司,将五年前进入市舶司之人的名单和这两年的调动文书都拿过来!”
“是!”
……
随着塞哈智的离开,乾清宫恢复了平静,而朱棣也将目光重新放在了朱瞻墡的身上。
“你继续说。”
……
朱瞻墡点了点头,此时已经说到这种地步了,他反倒是不害怕了。
“回皇爷爷,五年前进入市舶司的那些人是孙儿安排的,当时正逢浙江一带大风潮,有很多灾民一路跑到了应天府避难。”
“孙儿在应天府那里还遗留了一些产业,就出了一些力,救济了部分的灾民,后来也算是为他们谋个生路,就让他们进入了市舶司。”
……
市舶司是大明的一个机构,这个机构和大明影响最大的一件事有关,那就是郑和下西洋。
没错,市舶司的职责之一就有造船这一项,历史上最大的木制帆船,到了后世都无法复原的大明宝船,就出自市舶司下辖的造船厂。
除了造船,市舶司还负责很多的事情,比如说船夫的选拔。
在这个时代,航海,尤其是远航,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后世的钢铁巨轮尚且不能抵抗海浪的摧残,木制船舶就更不用说了。
所以,其实每一次下西洋,郑和的船队都会损失很多人。
有些人是因为大海而死,有些人是因为某些地方特有的疫病而死。
当世最大船舶的制造一直都是一个机密,机密程度很高,高到了刘大夏焚毁宝船图纸和郑和的航海图后,再也没有人能够造出宝船的地步。
因为机密,所以市舶司选人的制度很严,首选是战争遗孤和灾民,因为这些人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失去了亲人。
相较于普通人,这种人的保密性相对较高。
在选好人之后,市舶司还会对这些人经历一段时间不定的考察期,在这个考察期内没有异常举动和泄露市舶司机密的情况后,这些人才会接触到市舶司真正的秘密。
所以,在听到朱瞻墡说市舶司的选人时,朱棣并没有着急,更没有市舶司被渗透的危机感,因为朱瞻墡说的是五年前被选入市舶司的人。
要知道,市舶司的核心人员是一直有专门的人盯着的,那些人的素质和实力……
怎么说呢?不亚于锦衣卫吧。
“你想要这些人做什么?”朱棣看着面前的朱瞻墡,表情和语气都变了不少。
“别说你要让他们替你去赚钱,那是不可能的,或许你不知道市舶司的具体规矩,但作为大明皇室,大致的情况你应该是知道的。”
“就算是抛开这些都不谈,郑和远洋是为了宣扬大明国威的,不可能掺杂进商业这种腌臜事的。”
“这个您放心!”朱瞻墡拍着胸脯向老爷子保证。
“孙儿跟您交个底,孙儿要这些人的确是赚钱的,但绝对不会有任何人知道他们是去赚钱的,不会做出任何有损大明国威的事情来。”
“哦?”朱棣看着这个孙子信誓旦旦的样子,心中的兴趣更深了。
“既然如此,爷爷也有个条件。”
“您说!”眼见事情有门儿,朱瞻墡很是兴奋。
如果真能成功,他觉得啥条件都能答应。
“那好。”朱棣闻言一笑,将两只手伸出来并且全部张开。
“倘若你那羊毛的计划成功了,十年内的收益全归朝廷!十年后朝廷分文不取,全都归你!”
???
一听这话,朱瞻墡的脸色瞬间垮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