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华殿玉食馆。
“釴儿,我选的那些伴读,你可满意?”
朱载坖询问道。
“爹的选择,自然是好的,儿子谢过爹爹为了儿子挑了几个好伴读。”
朱翊釴乖巧的说道。
“你满意就好。”
在朱载坖看来,儿子是太子,国之储君,身份贵重,选的伴读的身份自然不能低。
如今国朝仅有的四大国公的长子长孙都被他选为太子伴读,等太子长大了,这四位未来的国公爷,也将成为太子的肱骨之臣。
如今在京的三位国公府,成国公、英国公、定国公的长子长孙们都已入东宫。
还有一位是南京守备魏国公的长孙徐维志,因为远在南京,选他为太子伴读的圣旨还在路上。
之所以在一众侯伯当中选择镇远侯顾寰的侄孙,则是因为镇远侯家风很好。
当年第三代镇远侯顾淳死后无子,由他的堂弟顾溥以庶支继承爵位。
顾溥为人廉洁,即使身为侯爵也不肆意敛财,以致家境贫困,甚至死后都要英国公张懋等人赠给布帛,才能使他入殓。
也是因为这一缘由在,镇远侯府与英国公府关系很好。
而顾寰是顾溥的孙子,他们祖孙三代皆廉洁而且是能文能武的有能之士,在文官中的风评也很好。
所以朱载坖才特意选择顾寰的侄孙顾大礼为太子的伴读,看中的就是顾家的家风好,而且出能人。
陪父亲吃完饭,聊了会儿天之后,朱翊釴往清宁宫走去。
此时天色已黑,七大伴读吃完了味道不好只能果腹的军粮晚饭,坐在正殿内,你瞅我,我瞅你的,不知道该做什么。
可大家毕竟是少年人,相处了一下午,很快就熟了。
“应桢,你和太子殿下是如何相识的?”
性子有些淳朴的李赟好奇的问道。
朱应桢眉毛一扬,环视一圈,发现其他人的目光都看向了自己,不免有些得意。
他转了转眼睛,“此乃太子殿下和我之间的机密,不能告诉你!”
虽然太子并没说过要保密,可朱应桢自觉和太子初见之时,自己的形象不好。
如果说了,要怎么解释自己被人追?
既然不好说,干脆不说。
“哼。”
大概猜出了前因后果的张元功只是冷哼一声,没有说话。
毕竟他也不好说实话,难道说他之所以知道太子和朱应桢是如何相识的,是因为他和顾大礼在追出老千骗他们钱的朱应桢,然后还为了找朱应桢和太子发生了些许冲突?
朱应桢看着张元功的表情,无所谓的笑了笑。
坐在一边的徐廷辅在七大伴读中年龄最小,又累了一下午,现在有些犯困了,下意识的打了个哈欠。
可嘴才张到一半,就急忙捂住嘴,显然是觉得在东宫打哈欠不雅。
在七大伴读中年龄最大,现年十七岁的李赟见了,轻声说道,“徐小公爷这是困了?我去问问宫人,给我们安排的休息的地方在哪儿。”
如此说着,李赟就从椅子上站起,想要去问宫人。
“李赟哥,不用麻烦,我现在还不困。
再说了,我们都是太子殿下的伴读,李赟哥你直接喊我廷辅就行了。”
徐廷辅用力睁大眼睛,让自己显得精神些,说道。
“那行吧,廷辅。”
李赟笑了笑,宽厚的方脸显得很和气。
“李赟哥,要不你替我问问咱们休息的地方在哪儿?”
朱应桢比李赟小一岁,所以喊李赟为哥,他突然问道。
练了一下午了,晚饭也吃饱了,浑身酸痛的他想立马躺床上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