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孙无忌连忙劝道:“二位将军莫要生气,尉迟将军也是失言,张将军之忠心大家有目共睹。”
“非只你们,在座的哪个不是大王的心腹。”
“现在出了这样的事情,咱们不能再起内讧了,要好生商议解决问题才是。”
尉迟恭知道自己说错话,当场就鞠躬赔罪:
“张将军,是俺说话无礼,在这里给你赔罪了。”
张公瑾也不是矫情的人,见对方认错心中的火气就散去了:
“尉迟将军无需如此,我知你也是担心大王才会如此。”
“我的意思是,事关重大还需大王苏醒才好做决定,我们莽撞行事反而会给对方可乘之机。”
高士廉微微颔首道:“张将军乃老成持重之言,此事必须大王拿主意才行。”
“但我们作为部下的,也要先统一想法才行,免得有人三心二意。”
“老夫倚老卖老问诸位一句,可都愿意陪大王一起反。”
“愿意”众人异口同声喊道。
高士廉欣慰的道:“好,有诸位在何事不可成,待大王苏醒我们一并去劝说。”
长孙无忌看着自家舅父,心中不禁暗道一声佩服。
只是三言两语就确定了自己的主导地位,日后不论大王以何种方式登上皇位,他都是排在前列的功臣。
这种智慧,果然姜还是老的辣啊。
-----------------
牛进达从预留的小门离开秦王府,往自己家疾驰而去。
路上碰到了许多巡夜的武侯,但见到秦王的令箭都赶紧放行。
史书记载,武德年间太子令,秦、齐王教与诏并行。
在很多时候,秦王教等同于圣旨。
所以牛进达拿着李世民的令箭,可以无视宵禁夜间出行。
一路狂奔回到府上,牛进达没有惊动太多人,先找到黄氏叮嘱道:
“记住,从今天开始闭门不出,直到我和小四回来。”
黄氏心中一紧,问道:“郎君,发生何事了?”
牛进达擦了一把汗:“别问那么多,记住我说的话。”
然后他又来到牛师友居住的房间,将他喊了起来。
牛师友开始还有些懵,等看到牛进达身上的甲胄,瞬间就清醒过来,紧张的问道:
“那边出事了?”
牛进达点点头:“太子夜宴鸩杀大王,幸亏你解药,否则事情不堪设想。”
事情真的提前了?牛师友有些惊慌:
“那您回来做什么?”
牛进达深深看了他一眼:“大王要见你……你是个聪明的孩子,有些事情无需我多说吧?”
牛师友深吸口气,按捺住紧张情绪:“我懂,走吧。”
父子俩没有耽搁,火速赶往秦王府。
不是他们不想多做交流,而是无法交流。
牛进达回来的时候带着一小队弟兄,这些人既是保护他们,也是为了监视。
这种时候多说多错。
一路顺利的来到秦王府,牛师友在病房见到了长孙无忧和李世民。
简单见礼后,他问道:“娘娘,大王如何了?”
长孙无忧还没回答,李世民强撑着睁开眼睛,虚弱的道:
“万……人往……猜到了?”
不用人翻译,牛师友就知道他说的是什么,点点头道:
“师父从不同的角度推演过整个局势,鸩杀确实是其中之一。”
李世民眼睛亮的有些吓人:“全……说。”
牛师友摇头道:“师父并未将推演的过程告诉我,只是给我说了几个他提炼出来的要点。”
“这几个要点是所有推演过程里,出现次数最多的。”
“用他的话来说,一次是偶然,三次五次就是必然。”
李世民略微有些失望:“说。”
牛师友回道:“齐王躲在背后,此事我阿耶应该已经和大王说过了,我就不再赘述。”
“鸩杀也已经发生……除此之外还有假借天命。”
“比如地龙翻身、旱涝、蝗灾、天降异象等等,只要他们想随时都能以此来攻击大王……”
“还有剪除大王身边的文臣武将,张(亮)将军被抓,房杜二人被逐出王府……”
“但这个法子有点慢,还有个釜底抽薪之法……”
“就是以齐王为帅抵御突厥,抽调秦王府诸将为其所用……”
听到最后这一句,李世民的眼睛一下子瞪大了,激动的道:
“原……原来如此……我……我知道他们的杀手锏是什么了。”
长孙无忧也在同时明白过来,脸色凝重:
“是了是了,我怎么就没有想到这一点呢。”
李世民不知道从哪里爆发出来的力量,方才还奄奄一息说话的力气都没有,这会儿竟然挣扎着想要坐起来。
长孙无忧知道他的性格,所以没有阻拦,而是坐在床头将他搀扶起来靠在自己身上。
李世民穿着粗气说道:“他还说了什么?”
牛师友露出思索的表情,看似在回忆万人往的话,实则是在思考该怎么回答。
玄武门前后的关键信息,他基本都已经讲过了,再说也还是那几件事情。
干脆直入主题,说出最终的答案。
造反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李世民也是人,他心中肯定有犹豫,现在是他最需要有人能肯定他的时候。
那我就给他一个肯定的答案吧。
想到这里,他表情严肃的道:“师父说过很多话,也做过很多推演分析,最终得出了一个答案。”
李世民似乎已经猜到了什么,情绪突然亢奋起来,苍白的脸色都多了几分血色。
“什么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