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踏入其中,来到院中的书舍前等候。
书舍里,一个年轻书生正在为不多的学生讲解经义。
所谈不深,大多是这些年岁不大的孩子刚好能懂的道理。
加上许是这个年轻读书人也是出身市井的缘故,旁征博引时也是言简意赅,极为有趣。
萧停站在屋外听了一会儿,觉的要胜过后世不少“专家”。
言谈说理,还是要从百姓中来,到百姓中去嘛。
此时一个白发老人靠在内院的门口处朝他招手。
萧停走到老人身旁。
老人打量了书舍一眼,压低嗓音,“随我来。”
他带着萧停朝后园走去,两人边走边谈,途中萧停得知此人就是这处书塾的院长,姓原名随。
不过是十余人的小私塾,原随却是自称院长。
面皮之厚,让写过自荐信的萧停在心中一阵感慨。
吾道不孤。
一路直行,两人来到内院的园子里,原随接过萧停递上的文书,随意打量了一眼。
“咱们这处书塾不大,算上你也不过四人而已。小兄弟要做的事情简单的很,只要看住那些书,不要损坏也就是了。”
“若是有不解之处,可以去询问陈询。就是方才在书舍教学生读书的那个年轻书生,他是鱼龙镇的本地人。”
老人将文书收入袖中。
萧停打量了对面的老人一眼,虽已满头白发,可眼神极为明亮,脊背也挺的笔直。
他忍不住轻声问道:“鱼龙镇地处偏远,收取学生只怕不易。”
老人明白萧停的未尽之意。
鱼龙镇地处北方边境,镇民算不得富足,家中父母宁愿让自家子女多帮衬些农活,也不愿他们来读这些无用的经书。
又或者不是不愿,只是不能。
老人笑道:“读书人嘛,读了这么多圣贤书,总是要做些事情的。”
“读书人读书,不能只在书斋里皓首穷经,还是要多做些实事。我家先生当年再三叮嘱过我们这些学生,只要事情是对的,暂时看不到开花结果,没有关系,等等也无妨。”
萧停点了点头,“院长的先生好学问。”
原随古怪的看了他一眼,没言语。
随即老人咳嗽一声,笑道:“你可知我为何要将书塾起名为观瀑?”
萧停摇了摇头。
这也是他之前觉的有趣之处。
鱼龙镇地处北地塞上,最多的是随处可见的风沙。
在这里,水比金银都要更为珍贵。
许多人穷其一生,即便是连河流都不曾见过,自然更不知何谓瀑布。
老人朗笑一声,双手拢袖,“我自然是希望有朝一日,我的学生皆能学有所成,走出这个小地方,去越过高山,去见过大川,去亲眼见过天下之大。”
这一刻,满头白发的老人意气风发。
就在萧停微微愣神之际,有个老妇人快步从外院走入内院,口中还不断抱怨。
“叫你去街上买菜,你就跑到这里来偷懒,这几日是不是皮痒了!”
听到妇人的言语,白发老人打了个哆嗦,一身精气神立刻就垮了下去。
随后满面堆笑,跑到妇人身前,小声赔着不是,两人还不时望向一旁的萧停。
萧停后背开始冒出些冷汗,总觉得对面的老妇人有些眼熟。
妇人大手一挥,原随同情的看了萧停一眼,快步离去。
妇人望向萧停,眯眼笑道:“年轻人不讲武德,还不是落到我手里了?让你先跑一百步,你跑啊!”
萧停也不迟疑,纵身朝外掠去。
妇人一笑,双手一挥,一身凌冽罡气,骤然朝四方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