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他跟一般人不同,对那些小视频没有兴趣,他反而更喜欢那些长一点的视频,尤其是那些教人动手的视频。
像什么做菜啊,做手工啊,自己制作一些健康食品啊,杂七杂八的,他什么都有兴趣,什么都看,什么都学。
虽然很多都是看完就扔,不过也学到了不少真东西。
最起码,女儿一家回老家之后,都夸他做菜有进步了。
只是,现在好些食材都没有,也没有调料,也没那么多油,所以,他就是想大展身手也不可能。
不过今天的年夜饭,他还是准备做一道简化版的松鼠鱼。
为什么是简化版的呢,那是因为家里根本就没有番茄酱这种东西,到时候那浇汁就只能用糖跟醋来调了,口味上可能会差上那么一些。
不过,松鼠鱼那是晚上的事情,现在他要做的是,尽量一次性把茶干给做成功。
前世的时候,他用鲜豆腐做过,是按照网上的视频一步步做的,还别说,做得挺成功的。
至于直接用大豆为原料的做法,他只是查过资料,并没有自己上手做过。
他心里其实挺没底的。
所以,必须要打起十二分精神来。
豆浆是现成的,都是之前李桂芳已经磨好的。
接下来的两步,其实跟做豆腐差不太多,就是煮浆跟点卤。
不过还是有一些不同的,那就是在点卤之前,要在煮好的豆浆里添上大概两成的开水。
目的就是稀释豆浆,这样一来,在点卤时,豆浆转化为豆腐脑的速度就会变成,更加有利于水分排出,压制豆干时就会更容易一点。
李桂芳听了陈明铁说的制作方法之后,都没用儿子动手,她就一手包办了。
没过多久,豆腐脑就点好了。
两人一人拿着一只大勺,在豆浆里不停搅拌着。
陈明铁仔细观察了下。
果然,成型的速度慢了不少。
然后,步骤就跟做豆腐有点相似,又有些不一样。
模子也不一样。
这个模子是前一天晚上,陈明铁连夜钉起来的。
其实就是一个大大的正方形木框,木框的高度约四到五厘米。
之所以要做这么高,那是因为豆腐脑里面的水分比较多,四五厘米厚度的豆腐花压掉大部分水分后,得到的茶干估计也就只有一厘米多一点了。
茶干跟豆腐其实本质上是一样的,唯一的差别就是含水量了。
含水量越高,那豆腐就越嫩,含水量越低,那豆腐就越老,而等含水量低到一定的程度之后,就变成豆腐干了。
像这样的方框,他做了好几个,反正是够今天用了。
其实他不知道真正的豆干模子是什么样子,这个方框是他自个儿瞎琢磨出来的。
他准备压出一块大茶干之后,再手工切成一个个小的方块。
这是他能想到的最好的办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