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米,顾名思义,就是由米炒制而成的。
不过,不是大米,而是糯米。
而且炒制过程也不是简简单单在锅里炒一下就行的。
从糯米到炒米,其中要经过好几道工序。
先是将糯米蒸熟,水要少放,蒸的糯米饭一定要粒粒分明,不能像普通的米饭那样,米都粘在一起。
然后将糯米饭放在太阳底下爆晒,晒成糯米干,糯米干要是一粒一粒的才好。
这糯米干就是炒米的原料,接下来只有最后一道工序——炒制。
这炒的时候也有讲究,不能直接把糯米干直接放到锅里炒,那样的话会焦糊的。
而且还不能放油,炒米里面是一滴油都没有的,要不怎么说健康呢。
所以,在炒制的时候,还要配上细沙。
这个沙可不是简单的沙,是那种极细极细的黄沙,用开水氽烫洗净后,晾得干干的才能用上。
炒的时候,糯米干都是一小把一小把地炒的,混着沙子才会受热均匀,还不容易焦糊。
当然了,炒的手法也要快,灶火也要适中,不大小不小才行。
每一道工序都要做到刚刚好,最后才能炒出来这么白胖饱满的炒米来。
否则的话,就等着挑石子吧,因为没有炒发的糯米干,吃起来跟石子也没什么两样了,都是一样的咯牙。
这就跟爆米花爆不开吃起来咯牙是一样的道理。
炒好之后,还一定要记得用细孔的网筛过一下筛子,而且一定要过仔细,否则的话,这沙子混到炒米里,吃起来就不美了。
但是,即使再仔细,肯定还会有漏网之鱼的,所以泡的炒米茶,最后两口大家都是不喝的,因为沙子沉底,最后两口,基本全是沙。
这也是以后人们把细沙换成细盐来炒炒米的重要原因了。
不过现在盐对于大家伙儿来说,还不算是可以肆意挥霍的东西,就只能先委屈委屈,暂时先用细沙了。
从这些工序可以看出,这小小的炒米可不简单,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炒好的。
反正李桂芳自己就不敢打包票,说自己就一定能炒好。
要说队里最会炒这个的人,就是送炒米的这个人了,也就是应芬婶子了。
也只有应芬婶子能把炒米炒得全都白白胖胖的,一百个里面,都找不出几个没膨开的。
明天反正秀兰不回娘家,干脆就去有安叔家一趟,陪陪两个老人家。
有安叔的女儿嫁到隔壁县去了,听说怀上了,初二不见得能回来,唯一的儿子又去当兵了,过年也回不来,大过年的,家里就他们老俩口在,怪冷清的。
他可是记得自己小时候,没少去有安叔家去蹭饭,这个情,他不能不念。
陈明铁一边烧火,一边坐在灶膛边胡思乱想着。
没过多久,猪油豆渣饼特有的香味就钻进了他的鼻子,香得很。
正巧爱睡懒觉的陈明英姑娘也终于舍得从床上爬起来了。
她一进厨房,那鼻子就一动一动的,跟只小猫一样,
“哇,好香,我要吃!”
李桂芳看了眼她那蓬乱的头发,还有那迷瞪的双眼,没说话。
不过陈明英却是妙懂,“我马上去洗脸刷牙!”
……
陈明铁猜得没错,在油馓子跟炒米之间,秀兰选择了炒米,而且她还选择了不放糖。
理由就是,最近红糖吃得太多了,有些腻了。
李桂芳:这怎么行?红糖是补血的,一定要吃!
陈明铁:虽然他并不喜欢吃太甜的,可如果泡炒米茶不放糖的话,那还真的是不好吃呢。
陈明英:好羡慕,我也想吃糖吃到腻!
陈有实:儿媳妇的事情,轮不到我这个做公公的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