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说,你认为武魂的源头,是化形魂兽的血脉,以及人类千百年来的信仰?”
“所以武魂才会大体上分为兽武魂与器武魂?”
阿银好奇的问道,对于武魂的源头,对于人与魂兽的关系,她还是非常感兴趣的。
“不过如果最初的武魂都是兽武魂,都源自化形魂兽,那为什么,会变成现在的人族呢?”
十万年魂兽的数量,永远都是极少数,就像是单位空间里,食肉动物的数量,不可能是食草动物的数倍一样,这是自然环境的限制。
“魂兽的确只有极少数魂兽能够达到十万年化形,但在繁衍能力方面,任何千年以上的魂兽血脉,从诞生到成熟,都无法与人类相比。”
“论灵智,更是吊打大部分万年以下的魂兽。”
“以二十年算一代人,二变四,四变八,如此不断的翻倍成长,万年乃至十万年后演化出现今庞大的人类族群也是十分正常的。”
“农具类的器武魂……或者说所有工具类的器武魂,最开始的源头也正是植物系武魂,只不过有些继承的是完整的植物武魂,有些只继承了部分器官与组织。”
比如部分人只继承了树枝,但是就像木矛仅仅只是头部尖了一些,鱼叉仅仅只是头部有分叉,木棍仅仅只是更光滑,石锤仅仅只是头部绑了石块,石斧仅仅只是石块边缘锋利了一些一样。
在存在具体的参考的情况下,武魂的形态改变,也是自然而然的。
也许一代人的变化微乎其微,但几十代人传承下来,积少成多,变化就大了。
“但是正是这些继承部分组织的弱者,这些不得不报团取暖的人,发明出了种种工具,甚至曾经创造了盛极一时的魂导文明。”
“虽然这个文明昌盛的突然,消失的也忽然,就仿佛其是某个穿越者带到这個世界,又忽然被类似武魂殿这样的多个大陆级组织联合绞杀,没有留下任何的基础知识,只留下了一些成品的古董。”
魂导科技在斗一的时候,是作为一种奢侈品……不,是特殊的古代遗留的珍宝存在的。
但是是不存在任何制造的相关知识的,至少学院里是学习不到的。
似乎就像是有某些类似斗二唐某给自家女儿下钢印的老顽固一样,一些高级魂师默契的抹除了这种可以对魂师造成威胁的,不依赖天赋,不需要数十年的修行,可以传承、量产的科技造物。
仅仅留下了部分没有攻击性的储物用具——交通工具似乎都没有留下多少。
“甚至具备远程攻击性的武魂——弹弓、投索等,似乎也被家族性的灭绝了。”
“不然不至于有更繁复的宝剑宝塔,却没有这些更简易,更基础的,小孩子都弄得出来的东西。”
也正因为一代人对于的变化影响微乎其微,教学过程之中,有有意的宣传“辅助系武魂没有攻击性”,又基本找不到现存的远程攻击性武器,于是乎,武魂也近乎“丢失”了弓箭等一系列存在。
“那么,按照你的意思,未来或许会存在巫器武魂的拥有者?”比比东意识到了神界的诸神,或许并不想罗刹传承中所描述的那样“不允许轻易的干涉下界”。
或者是重点从来都只在“轻易”,而非是“不允许”。
因为制定规则的人,约束他们的人,都是他们自己。
只不过因为“神”离他们来说还相对比较遥远,因此她也没有重点提。
“或许吧,并且可能还会有越来越多效果奇特的武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