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杨罡就找来了类似古代牙行的人。
牙行,究竟是一个什么行当呢?说白了就是为买卖双方撮合交易,然后,从中抽头(提取佣金)的中间商,类似中介。
过去,人们也叫它其“牙子”。
干这行的人得一手托两家。
也就是先找“上家”,再找“下家”。
“上家”一般是出品人,即生产者,“下家”是出售者或消费者。
所以,吃这碗饭的人得路子“野”,门子多,熟悉行情,了解市场,还要揣摸人的心理。
牙行在交易中起着“评物价”、“通商贾”,代官府统制市场、管理商业的作用,故也称官牙,不过也有私牙的人。
最初都是“私牙”,也就是所谓的个体户。
不过,那会儿的个体“牙商”,没有营业执照,也不用缴税。
由于“牙商”在买卖地的作用举足轻重,虽说还达不到有欺行霸市的势力,但是他可以在价位上玩猫儿腻,比如南方产茶,北方的茶商要找货源,得找“牙商”。
“牙商”从南方茶农手里要“铁观音”乌龙,十斤是二两银子,经他之手给北方的茶商,也许十斤就变成了五两银子,他身不动膀不摇,十斤茶叶从中干赚三两银子。
当然,茶商拿到市场上卖,还要加价,十斤茶叶,他也许能卖到六两或七两银子。
所谓“官牙”,就是官府允许其吃这碗饭的“牙商”,换句话说,“官牙”手里有官府部门发的营业执照。
当时的营业执照其实就是一种营业凭证,这种凭证叫牙帖。
为了避免“牙商”扰乱市场秩序,控制物价,五国的官府对“牙商”实行了相对统一的归口管理,比如,限制他们“串行”。
您是吃茶叶这碗饭的,只能当“茶叶牙子”,不能再到菜啦、肉啦这些行里刨食开“牙”。
对官府来说,分行管理的最大好处是能监督他们纳税。
当时“牙行”的税相当高。
每一行都有官员负责收税、评价、处理商人之间的摩擦碰撞等事由儿。
有了“官牙”以后,官府下令一律取消“私牙”,没有官方发的牙帖,谁也不行私下当“牙商”。
这个世界的牙行正式名字叫做“杂行”,把持地方市场,从事介绍交易、提供仓储、食宿发展到自营买卖,代客垫款、收帐,代办运输、起卸、报关,对农民和手工业者进行预买、贷款。
他们的收入除佣金外还有商业利润、贷款利息、服务报酬等。
中间商赚差价是不可避免的事情,杨罡也不会在意这种小事。
杂行一般都只许一个人经营,称为“杂人”。
“木老爷,我是大发杂行的掌柜牛仁山,不知道您有什么吩咐?”
被找来的杂行掌柜很是重视这一次的会面。
别看他是杂行掌柜,但是平时能够见到的大人物可不多,人家都看不起他这种经商的。
更不用说他还是杂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