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城网

字:
关灯护眼
我的书城网 > 红楼:我是贾琏 > 第545章 自己人贪污,那能算么?

第545章 自己人贪污,那能算么?

第545章 自己人贪污,那能算么?

张庭恩更关心的其实还是内治,所以在贾琏说完后,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自西宁王打着安西各部收拢叛军的借口发兵安西以来,陕甘两地每年以百万计迁往西域,这其中李清为了迎合上意,在陕甘任上期间出了大力气。他支持恢复安西有私心!要不是为师盯吏部盯的紧,每年陕甘两省的官员,评价都不低。这里头固然有朝廷对陕甘官员的照顾,更多的是李如水个人培植党羽。如今为师看来,最要紧的就是变法的推进,李如水表面上支持,背地里指使地方掣肘。”

贾琏听到这里,觉得张庭恩似乎有点主观臆测了,于是便小心谨慎的问一句:“您说的这些,有明确的证据么?”

张庭恩翻了翻眼珠子;“有证据还留着他在内阁过年?早给他弹劾走了。当初河南巡抚,那就是他推荐了人才。陛下也是信了他的鬼话。”

贾琏若有所思的反问:“从结果上看,李相也因为推荐了不恰当的人才而受了牵连。”

“不器啊,你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梁道远告老之后,心学一脉基本纳入李如水的旗下,加上青云系,一南一北,从者如云。试问,这些人支持李清什么?当然是有利可图才会支持他。”张庭恩觉得贾琏太不敏感了,这种事情还要讲什么证据呢?要看结果是谁受益的嘛。

贾琏也没问承辉帝的态度如何,因为太了解他了,知道他一定是居中平衡的态度。

皇帝嘛,即便是张庭恩为首辅,他也不愿意见到内阁团结统一。所以,对李清的放纵就很好理解了。

至于李清这个人,贾琏从当初在青云书院时的经历,就能看出端倪来,做事很有目的性,看重利益。

怎么说呢,任何时代任何人,想要按照自己的意志成就一番事业,首先你要坐在那个能够表达意志并有人听的位置上。

这就好比经营企业,你先要是企业的老板。

所以,根本问题还是侧重内部的文治,还是侧重丢外的扩张之间的矛盾。

对内的文治在财政问题解决之后,对于承辉帝而言迫切性没有以前强烈了,所以,这才给了李清机会。

承辉帝虽然没表态,但他个人的倾向是明显的。

“学生以为,内外之间并不矛盾,先生何苦非要一争长短呢?”贾琏决定劝一下,希望他能跟着皇帝的节奏走。

“为师何尝不知对外扩张的好处,可是,对外扩张的好处,没有落到普通百姓的身上。以南洋为例,对外贸易确实促进了茶叶生丝瓷器的出口,但最终九成利益为商贾所得,余下一成共百姓分润,可谓少之又少,且朝廷对外扩张所费的银子,并未收回来。侧重对内治理投入不大,但确实可以让百姓受益。以摊丁入亩为例子,一旦推行成功,底层官绅胥吏,少了许多苛捐杂税的名目,百姓的负担明显的减轻。”

贾琏听了沉默不语,张庭恩叹息道:“为师知道,很难,且见效慢。比不得对外扩张,眼见的开疆拓土,将士们也期待着建功立业。”

张庭恩说的对不对,对,也不全对。至少短期内是对的。但是从长期来看呢?

唐朝以后的宋、明两朝,长期缺乏对外扩张的动力,不单单是制度问题,还有收益的问题。先说打下来的土地是否合适种地,不合适种地的土地,打下来也守不住。其次就是对外贸易的方向发生了变化,唐朝的时候一条丝绸之路获得的利益,驱使帝国向西发展保护商路。宋朝开始更多的阿拉伯商人从海上过来,海上丝路的诞生,陆地扩张缺乏内生动力的原因。

宋朝弱鸡一个,就不提了,明朝也就是收回了河西,能守住是因为河套的存在。

很多事本质上就是个经济问题,明朝放弃安南,放弃了郑和开拓的大好局面,是明朝人傻么?

真不是!

朱棣搞钱是为了凑集北伐的军费,带回来的胡椒多到用来发俸禄。民间实际上是没有分润到太多利益的。国库的钱去航海,收益你不带我分一个,那我就断了这条路好了。反正守在家门口,也是会有海商过来进货,一点都不耽误挣钱。甚至还推动海禁,因为海禁并不影响外贸,漫长的海岸线,想走私可太容易了。走私还不用交税,只要沿海的官员那边工作做到位,更加的挣钱。

朱元璋搞的一套制度问题很多,后来的皇帝除了朱棣,没一个有能力改动。问题是朱棣得位不正,他哪里敢改老爹留下的制度呢?

还有一个问题,张庭恩也许是忽略了,或许是故意不说。那就是即便推行了摊丁入亩,而没有士绅一体纳粮制度,基层的士绅依旧有的是办法转移支付,让底层的百姓承担更多。当然了,不是说变法没必要,反正变不变都差不多,继续摆烂就是了。

变法还是很有必要的,至少在贾琏看来,摊丁入亩的必要性很大,因为这个政策至少能在十年内提高朝廷统治的稳定性。

说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面对政策想到对策,也是需要时间和实践的。

ps:说一个大家可能比较陌生的名词,提留款。

综上所述,贾琏热衷于对外扩张的原因很清晰了,皇帝集权时代的对内文治,起到的作用其实不大,但是对外扩张就不一样了,见效快的同时,还能获得更多的土地资源。说句难听一点的,就算有外敌入侵,向外扩张还能增加防御纵深呢。

一百年后,两百年后,如果整个南海都是中原王朝的内海,中亚也在疆域范围内,哪还用担心资源短板呢?

与其对内顶着巨大的压力变法,真不如加大对外扩张的力度。

都说汉以强亡,首先你得强啊,不强的话像宋朝,谁都能骑在头上拉屎。网络上总有人说宋朝如何美好,去查查官方统计的民间造反次数啊。

宋朝的文治,真的有网上一些人吹的那么好么?

文治不行,武功不行,就剩下一个文人行了。就算是文人,你也要科举成功啊。科举不成,就是一个普通小民。然后给赵佶叫石纲。

贾琏知道没法说动张庭恩,因为他是个意志坚定的人,只能是旁敲侧击的提醒,希望他不要对抗皇帝的意志,走上方白衣和孔照的老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一步一音千秋岁,我在古代搞基建紫鸾记水源王梦回盛乾之帝王征程无敌万岁爷被遗忘的角落:太平天国往事娶妻靠抽签:老婆是在逃女帝重生刘协,假死后,曹操天塌了封州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