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风关注点都在电器门店上,只要下午是两节课的,下课后就往成华路跑,有些临时想到的设计,也会及时告诉施工方,看着像工地一样的空间慢慢一天天变得有模有样起来,心间也是越来越热。
管冲们的心思全在军大衣上,每天晚上都会碰头盘点算收益,恨不得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数,可偏偏都是整数。有时候大家情绪到了高点,就去校外买两斤花生豆、两瓶高粱酒回来,喝得满脸通红后谈理想。
12月初的一个半礼拜,电器门店还在铺石块地板的时候,最后一件军大衣卖完了。
付款方式方面,选择“大一”模式和全款支付的加一起占不到半成,“大二”模式支付的有两成的样子,绝大多数学生选择的是“大三”和“大四”的支付方式,几乎一家一半。
非常符合高斯的正态分布原理,——中间大,两头小。
400件军大衣,按当初说好的,每卖出一件落2块钱,乐风兑现四人800元钱,4平均分配,每人落200块。
“等回款了再分吧,”
管冲当即反对,“大衣虽然卖完了,可钱还没收回来呐。”
“这个不要紧的,”
乐风笑说道,“以后收的钱,全进我腰包了,有区别吗?”
在乐风的坚持下,管冲和熊伟、王海以及施烨都拿到了200块。
对于每月花销就5、6块钱的熊伟们来说,200块算得是一笔巨款了,当即表示要先存银行,担心弄丢了,至于怎么花,以后再慢慢想。
管冲数出100块递给乐风,说道:“你再数数,100块,还你的。”
“不用急着还我,”
乐风说道,“借我的钱等你工作以后再还,你得身边留点钱应急。”
“那不成,有借有还,再借不难,”
管冲坚持,递钱的手伸出来就没打算收回去,“亲兄弟,明算账,你不收下我心里不舒坦,这年都过不好。”
乐风怕伤了管冲自尊心,只得收了。
当晚管冲领头请乐风喝一顿酒,第二天晚上,乐风再请回来。
这年头的学生娃喝酒,也简单,外面买散装高粱酒,然后买二斤胡豆,一斤花生米就得。大家算是临时乘着乐风的东风赚了点钱,所以也没敢在他面前大手大脚,卤肉都没买。乐风回请的时候加了半斤猪耳朵肉,关键喝酒的情绪到点了就成,比啥都强。
酒过三巡,王海问乐风还有什么可以赚钱的买卖。
结合现实的环境,乐风略一琢磨,总结出三种大约可以赚钱的活计。
一是剃头匠(理发师),不论男女,都得理发吧,这会有这手艺是能够养家糊口的,放乐风前世也一样。
二是修理自行车,这会大街小巷马路上,满眼的自行车,城里人出门的主要代步工具,而且买辆自行车很不容易,得凭票证买不说,还贵,凤凰牌自行车得180元才能扛回家。买米,买面,驮人全靠自行车。有很多家庭为了增加自行车的负重,还专门给自行车后座上再加固焊接一个铁架子,——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自行车已经是家庭成员的一份子了,有点小毛病就扔,这怎么可能,跟衣裳一样,修修补补又三年,坏了先修补,再不得已换零件,然后再修补,如此循环,总之,这个时期的自行车玩的是“无限流”模式,会经历没完没了地修补。
所以修理自行车保准赚钱。
三是修鞋匠,这个赚钱的方向差点,因为每家每户的主妇基本都会自己补鞋的,无非是鞋面破个洞之类的,找块碎布补上呗……想到这儿,乐风忽然灵机一闪,想起高中毕业时,自己赠送给老师和班上同学们的松紧鞋来。
松紧鞋现在仍然很流行。
修鞋不行就自己做鞋呀。
“做鞋能赚钱,”
乐风说道,“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兴趣。”
“这做鞋……是个手艺活呀,”
王海代表大家回答了,“我们这儿没人会呀。”
“不会可以学呀,”
乐风说道,“干事不都是学会的吗,谁还能生而知之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