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沁婉离开崔府时,还在想,这么好的一根苗子上却结了颗歪瓜——崔彩凤。
如果崔氏陈老夫人得知自己孙女在外如此,会不会气得吐血三升。
徐氏出了帝师府,有些失望。
“母亲不必如此,不行,我们下次再来。
刘备还三顾茅庐才请来了诸葛亮呢,何况咱们!”
等人走了,帝师才从后面里间出来。
陈氏正在打量三百年的老参,打趣道:“怎么躲在后面偷听也不出来?”
帝师哼了一声:“老夫欠老镇国公一个人情,人家都来开口了,我为何不顺手帮一把!”
陈氏长长地哦了声,“原来不是看着这参和药的份上啊,好,这些就归了我的私库吧!”
帝师一把抢过,“这是给我的!哼!”
陈氏哈哈大笑,“你个老东西,净会端着!”
“祖母,怎么这么高兴!”
一个头挽同心髻,身穿粉色皮袄的妙龄少女缓步走了进门。
“曼筠,快来,看看这个!
唉,你姐姐呢?”
“不知,这些天,大姐都出府了!”
陈氏看参的高兴劲儿直接少了一半。
“哎,彩凤啊,到底是野了些!”
崔曼筠没有说话。
崔彩凤是家里的嫡长女,由崔家长媳亲自抚养长大。
她呢,是出身尴尬的庶女。
她的母亲是老太太的陪房,和父亲有着青梅竹马的情义。
不过,她一出生,母亲就去世了。
她知道,这是母亲为了保全自己。
祖母念在以往的主仆情义,把她养在膝下。
她不敢肆意,万事小心,在这偌大的帝师府,祖母才是她唯一的依靠。
陈氏爱怜地摸着崔曼筠的发顶,“你刚才为何不出来,这个夏沁婉并没有传说的那么不堪!”
崔曼筠小声地应了,“下次她来,我一定和她做朋友!”
一路上,柳嬷嬷把崔家的事给徐氏和夏沁婉普及下。
帝师有三子一女,三子中唯有大子外放做官。
二子在鹿鸣书院做夫子,三子喜欢游历名川,文采风流。
大子近日才回京叙职,随同回来的还有老婆孩子们。
这崔彩凤上头还有两哥哥,再加上崔彩凤,三人都到了适婚年龄。
“大房有攀高的心思,自不会在外就寻了人家,这才巴巴的到了京城!”
夏沁婉听了,感叹原来如此。
“其余两子的孩子们都养在老太太跟下,不会如此不知高低!”
听完柳嬷嬷的分析,夏沁婉明白崔彩凤的做法。
可以理解,但不认同。
且不说卫弘泰欢喜她不,光这种做法,夏沁婉就觉得掉价。
跟着到了泰王府的崔彩凤,才刚刚进府,就和翠柳吵了起来。
“你是个什么东西,也敢踏进我们爷的院子,还知不知羞耻二字怎么写?”
翠柳明白自己爷的心思,当然容不得别人再来染指自己的主子。
崔彩凤一脸悲戚地看着泰王。
泰王是打不得骂不得,狠话说不得。
“我还要进宫,崔姑娘还是先回去吧!”
泰王的奶嬷嬷亲自把人送出府。
“崔姑娘,老身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嬷嬷您说!”
崔彩凤见这位嬷嬷很是和气,心里也高兴和她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