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工友颤抖了好几下,虽然他是钳工,但是组装机器都是中高级工才干的事情呀。
“哦。”他蹲下身子,手脚在那下面捣鼓,却不知道传送带该如何拆卸。
“没事,我给你们演示一遍,大家都有机会学。”刘光齐用螺丝将固定传送带与机身的给拆卸下来,接着又把剩下的零件一一拆解。
顺带讲解了各个零件部位在机器中起的作用,最后才将其完整地装了回去,还顺带将工具箱整理完毕。
“哦!原来是这样!刘科长,谢谢您!咱们会了!!!”工人们很是激动,原来这就是老师傅不愿意传授的技能,他们只传给自己的徒弟。
但是呢,刘光齐是现代人,他很明白国人的优势,那就是人多,只要大家一起学习,就能筛选更多的人才,这也是为什么需要全国扫盲了。
但是轧钢厂的工人不一样,他们已经有点基础了,只是欠缺系统性的学习。
“谢谢刘科长,这一招可是三车间易师傅的拿手绝活呢!现在被大家给学了!!”工人们的呼声更高了,吃饭的手艺,大家都会,各凭本事。
至于一旁砸火车皮的刘海中嘴里却在一直喊着:“八十,八十八十,八十!”
手中也更加有劲了了。
为了赶工,轧钢厂的工人就这样吃住在车间,杨厂长也时不时进行各种巡视。
刘光齐也是一样,平日检修,晚上就绘制图纸,以防意外发生。
这时候正值重工高速发展,铁路,交通,运输,还有各种科研,同步发展。
经过一番刻苦努力,轧钢厂提前了五天,完成了那笔火车订单。
直到收到了上头的回执,全厂的人才松了一口气。
杨厂长更是差点瘫倒在地,好在身旁有人。
“光齐啊,多亏了你,咱们才能将那笔订单完成..”他欣慰地看了一眼,眼含血丝的刘光齐,眼睛下还有一对黑眼圈,看上去很是疲倦。
“杨厂长..这是光齐应该做的,这批新的火车,一定能够驰骋在神州的每个角落。”虽然他没有亲眼看见,但是未来已经告诉他答案了。
而心中也泛起了澎湃的海浪,此时一股自豪感也油然而生,他是华夏人,走在60年代前沿的人。
“嗯,好样的。今年的冬天格外冷,但是我相信,这寒冷阻挡不了你的满腔热血。”杨厂长抬起眸子,眼里满是敬佩。
俩人在门前寒暄片刻后,便一起回到了杨厂长办公室。
而刘光齐的困意也完全消散了,睡觉是不想的,此时的他只想研究更多,探索更多的科学真理。
杨厂长微微抬起头,这才缓缓开口。
“光齐啊,工业部对于本次的火车质量很满意,所以想邀请咱们轧钢厂的骨干跟他们一起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