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气的不行,想上来骂仗的心都有了。
他们派了一个营过来,而且还派了飞机助阵,想一个冲锋把我们拿下,结果当飞机飞来的时候,发现自己成了观摩团,一肚子的炸弹没地方扔。
为啥呢?
美国派来的攻击部队的车刚刚停稳,人还没来的及下车,咱们志愿军就着急了,满山遍野的冲了下来抢俘虏,这群敌人枪保险都没打开,就被我们一顿暴揍,然后投降了。
这时,美国的职业军人们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这伙可恶的中国人在挑衅,他们决定必须派重兵围剿,坚决吃掉这伙共军,绝对不能让他们有一个人能活着回去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当这群傻狍子到达战场形成合围的时候,连续几个轮次的攻击都吃了瘪,志愿军啥都有,几轮物理输出,就把他们打了回去,战后很多士兵的枪伤全在背后,可见逃的有多狼狈。
等第二天再发起攻势时,又见到鬼了。
他们惊奇的发现这伙人又从眼皮子底下溜了。
原来志愿军早把俘虏的衣服扒了,趁天黑,敌人攻势还在准备中,找个空隙,几百人神不知鬼不觉的脚底下抹油。
等回过神儿的时候,中国人已经跑出了几十里开外。
而且因为美国人兵力调整的原因,给穿插分队带来了新机会,这帮家伙一溜烟儿的跑回营区,基本没有什么大伤亡,还带回来一大堆的战利品以及几十号俘虏,外加那个锅。
气的美国鬼子都喊出了“八嘎呀路”,说咱们志愿军不讲武德。
讲完了这个故事,中队长笑呵呵的问我们一个问题,我们天天的满山猴子跑在干什么?虽然咱们现在也有装甲车了,而且现代化战争,这种阵地战也少了,但是脚底下抹油的功夫,到什么时候都不过时。
美国人,他妈多生他几只脚,也别想跑过咱们。
“哈”我们都笑了出来。
这时,一个战友喊了一声报告后,站起来说:“同时,我们还总结出一个道理,打仗嘛,打的就是思维,一切反着来,不停的折腾,看谁死?”
中队长深以为然,他意味深长的对我们说:“同志们,你们将来从这里走出去,是一个班长,再往后也许会成为连长、甚至是师长,要记住的一点,战争打的是人,而人和人的斗争,靠的就是智慧,走、跑、住、打、藏,这是咱们的传家宝,光学会了不行,还要掌握精髓,用到极致,发挥大作用才行,这叫学以致用,下一步我会用实践来检验你们的战术效果。”
他撸胳膊,挽袖口,掐着腰,继续说:
这个仗啊,有条件要打,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打。
有命令,有目标,要打。
当与主力部队失联,那就创造机会、自己找目标,还要打。
刚刚的故事,讲的就是一个字——活,说的就是一个字——乱。
那支穿插分队临危不乱,在敌人的肚子里面一顿胡搅蛮缠,谁看谁头疼,就是真的没有跳出来,打乱了敌人的部署,给后面大部队制造胜利的机会,那也是值得的。
相反,西方的军队,则讲的是在这种条件下,可以光荣的投降。
咱们中国人会投降吗?中队长问
“不投降!”我们都来了兴致,高声的喊着“打到一兵一卒,了不起同归于尽”
“对,咱们解放军没孬种,以前没有,以后上了战场,遇到那帮孙子,咱们还要教他们怎么做人,给前辈长长脸,给后人争争光”
哗,大家热烈的鼓掌,这算是最好的思想动员,也同时让我们知道了战术的重要性和指挥思维的重要性。
接下来中队长讲了第三个故事,这是我们团的故事,讲的是老三营。
他说五次战役的时候,我们的三营也接到了穿插任务,于是一个营就这么出发了。
此时的美国人已经有了很多经验教训,他们知道中国人穿插的厉害,所以在后方布置了很多防御阵地,为的就是及时发现和阻止中国部队渗透。
但是为了打赢这场战役,在我们老三营从来没有和美国人交过手的情况下,这支打满了抗日战争大小两百多场仗的部队,一点没怂,二十个小时,六十公里,把美国人捅了一个透心凉。
他们朝着目标方向,管你什么美国王牌部队,坚固防线,什么重火力集群,一个冲锋就撕开一个口子,冲了过去。
然后,又连续打穿了敌人七道封锁线,直接插到了道峰山,在那里像钉子一样,死守了三天四夜,跟十几倍的敌人反复争夺,死死的卡住了敌人的退路,掐住他们的脖子不放,直到了大部队的到来。
我们听的都屏住了呼吸,聚精会神。
这时,中队长问:“大家知道,他们是怎么打穿敌人封锁线和守住阵地的吗?”
我们瞪大了眼睛,摇了摇头,看着中队长在那自己大喘气。
“猛打,猛冲”有个战友跳起来说
“那是傻!”中队长笑了,人家摆好了阵式等着你呢,得动脑子
他做了一个小手势,
然后继续说,他们就是充分的运用了班战术,发挥了步兵班的灵活、机动,班与班紧密配合,突击、爆破、清除障碍、拔掉敌人火力点,甚至组织以班为单位夜袭,得哪儿打哪儿,把敌人整的顾头不顾腚,精神恍惚。
接着咱们找到机会,就溜。
“噢...”我们异口同声,原来是这样。
所以说,讲了这么一堆,就是要告诉大家,你们就是班长,就是实施战术效果或者是达成战役意图的关键,不要小看自己的军衔低,一个班也能发挥大作用呢
要知道,道峰山一仗,美国人在板门店的时候,还专门来请教咱们呢,现在西点军校还在研究,咱们这群啥也没有的土八路,是怎么连续击穿他们的坚固防线的。
其实美国人就不明白,论陆战,咱们中国人是他们祖宗!
哗,大家热烈的鼓掌
那天,中队长给我们上了很好的一课,回来之后,我们全都对战术来了兴趣,每个人不但写心得,还在认真思考,自己回去之后,当了班长,这个班怎么带,训练怎么抓,思想怎么统一,战斗怎么打。
从那天起,我们就开始了严格的战术训练,从最简单的战斗队型到进攻与防御,从各种随时突发情况的应对,到各类现有条件下火力、人员配置的应用,从战术的效果到整个战斗的效果。
我开始没事儿不停的在那里记着笔记,记录身边看到的一切,力争养成职业习惯,包括高地的位置,地形的特点,人员的性格,防线的布置,敌人的弱点,以及进攻的预想或防守的预想。
我知道,我未来面对的,绝对不是吊儿啷当的带着一群散兵游勇,我是带着正规部队作战的最基层指挥员——中国人民解放军,下士班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