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听起来像是个神话故事,就像是遇到了山里的神仙。
大虎讲完之后,赶忙给自己倒了一杯水,显然记住这些并且复述出来,对他来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差不多就是这样,这是书上的内容。”
“之后还发生了一些事,就没有记录了。”
大虎正要接着往下说,大黄却是从怀里掏出了一本线装书递给了李哉。
“李顾问,就是这本,我在地摊买的,25块钱一本,买一送一。”
李哉接过那本线装书,颇有些意外,没想到还真有这么一本书。
大虎看到那本书 ,顿时气就不打一处来。
“你不早拿出来!害我废了半天口水!”
大黄砸吧了砸吧嘴。
“哥啊,我不是忘了吗?”
“你说咱俩也看不懂这玩意儿,我一时也没想起来啊!”
没有理会兄弟二人的斗嘴,李哉快速的把手里的书翻到了最后一篇。
文言文概括的能力极强 ,刚才大虎讲了半天,但其实落在纸上也就那么一两页的内容。
翻到最后一页的时候,李哉发现了一些奇怪的地方。
这最后一页最后的几行字写的十分的潦草,这显然不是印刷的问题,而是原书的笔迹本就如此。
“吾命不久矣,然其人所言非虚,吾。。。。。。。。”
到了这里,才算是这片文章的结尾。
李哉挑了挑眉,看向大虎。
“你刚才说这个故事还有后续?”
大虎点了点头。
“这本书的作者连同这本书是被人在那个山洞里发现的。”
“那个人是忽然出现在那个山洞里的,先前镇子上的人也有去过那个山洞,但从未在里面见过死尸。”
李哉问道。
“这是什么时候的事?有具体时间吗?”
大虎回忆了一阵。
“据说是清朝时候的事,也就是在那个时候,这座山才被称为北圣山。”
“原因大概也是因为那本书上的内容,当时的人们估计以为这个书生是遇到了神仙,而那些神仙曾经就居住在这里。”
李哉若有所思。
“我有些明白了,如果这个书生所记录的故事是真实的,那他很有可能就是跨越了多个朝代的人。”
“因为重农抑商的观念形成的比较早,从商鞅变法开始,一直到大明朝,这种思想都是举国上下的共同认知。”
“仕农工商,那可不是说说而已,商人不但不能穿丝质的衣服,对他们还有很多侮辱性的限制,比如卖东西的时候必须一只脚穿白鞋一只脚穿黑鞋,头上还得带个帽子,写上自己贩卖的商品。”
“根据书上的记载,书生进入小镇就发生在那一时期,但当人们发现他的尸体的时候,已经是清朝了。”
“清朝重农抑商的思想就没那么苛刻了,商人也渐渐有了地位。”
“如果这本书上说的是真的,那这个书生只在镇子上待了几天,出来的时候却已经改朝换代了,那他至少在那几天里经过了上百年!”
大黄和大虎听的有些发愣。
“李顾问,这不是故事吗?你怎么还当真的说?”
李哉紧皱着眉头,有些不确定的说道。
“这可能不是一个故事,而是真实发生的。”
“这个故事里记载了一个细节,书生看到的从井中爬出来的大蜈蚣有四条,但是回头却只看到了三个人。”
“还有这本书里最后的那几句话,他似乎是明白了什么,并且精准的预测到了自己的死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