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持续,各种可能性被提出,又一一被排除。张天勤的笔记本上已经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字迹,他的眉头越皱越紧。
就在这时,感染科的吴医生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我们是否考虑过肠结核?虽然不常见,但蔡振先生的症状和检查结果与肠结核有一定的相似性。”
这个提议像一颗重磅炸弹,在会议室里引起了轩然大波。王教授点了点头,他的眼神中闪过一丝光芒,“这个可能性值得考虑。我们需要进行更多的检查,比如结核杆菌培养和抗酸染色,以及结肠镜下的活检。”
张天勤的心中涌起了一股激动。他知道,这可能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他立刻行动起来,安排蔡振进行了一系列针对性的检查。
几天后,检查结果出来了。结核杆菌培养阳性,抗酸染色也发现了结核杆菌的踪迹。结肠镜下的活检结果显示了典型的结核性肉芽肿。
“教授,确诊了,是肠结核!”张天勤激动地向王教授汇报。
王教授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很好,天勤。现在我们可以为蔡振先生制定一个有效的治疗方案了。”
确诊后,治疗就有了明确的方向。王教授为蔡振制定了一个详细的治疗方案,包括抗结核药物治疗和营养支持。
在接下来的几周里,张天勤更加深入地参与到蔡振的治疗中。他与王教授一起,密切监测蔡振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一天,张天勤在病房里遇到了蔡振的妻子,她看起来既焦虑又担忧。“张医生,我丈夫的病情能好转吗?”她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
张天勤轻轻地拍了拍她的肩膀,用坚定的语气说:“我们有最好的团队,最好的药物,还有王教授这样经验丰富的医生。我们会尽一切努力帮助蔡振先生康复。”
蔡振的妻子听了张天勤的话,眼中闪过一丝希望的光芒。“谢谢你,张医生。有你们在,我感觉安心多了。”
随着治疗的进行,蔡振的症状逐渐缓解,他的面色开始恢复红润,体重也有所增加。张天勤每天都会去看望蔡振,观察他的恢复情况,并给予鼓励。
很快后,蔡振转到了结核病医院继续治疗。在出院的那一天,他紧紧握住张天勤和王教授的手,眼中含着泪光。
“我都不知道该怎么感谢你们。我辗转求医快1年多了,终于找到病因了,谢谢你们,是你们给了我希望”蔡振的声音哽咽。
张天勤微笑着,“这是我们应该做的,蔡振先生。您的康复是我们最大的心愿。”
这个疑难病例的成功诊断和治疗,不仅为蔡振带来了新生,也让张天勤深刻体会到作为一名医生的责任和使命。
在蔡振出院后的几周里,张天勤继续在消化内科深入实习。他跟随王教授参与了更多的病例讨论和临床实践,每一次的经历都让他对医学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体会。随着实习的深入,张天勤对消化内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