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老年患者被推进手术室,准备进行一项常规手术。张天勤的神经紧绷起来。
他知道,老年患者的生理机能相对较弱,麻醉过程中的每一次波动都可能带来不可预知的风险。
手术开始前,张天勤按照王健医生的指示,仔细检查了麻醉设备。
他检查了麻醉机的气体流量是否稳定、氧气供应是否充足,并且确认了备用设备处于随时可用的状态。
他为患者准备麻醉药物,心中默念着药物的剂量和可能的副作用。
在手术开始前,张天勤仔细检查了麻醉设备,确保一切正常。
手术开始后,张天勤的眼睛几乎没有离开过监护仪的屏幕。
他密切监测着患者的心率、血压和血氧饱和度,这些数据是患者生命体征的直接反映。
突然,监护仪上的血压读数开始下降,患者的心率也出现了异常波动。张天勤的心中一紧,但他迅速调整了自己的情绪,告诉自己必须保持冷静。
他没有犹豫,立刻拿起电话,拨通了王健医生的号码,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报告了患者的情况:
“王医生,患者血压下降至80/50mmHg,心率增快至110次/分钟,需要您的指导。”
挂断电话,张天勤迅速行动起来。
他首先增加了晶体液的输注,透明的液体顺着导管流入患者体内,像一股生命之泉,慢慢充盈着血管,帮助提升血压。
接着,他调整了麻醉药物的剂量,减少对患者循环系统的影响。他的手指在麻醉机的控制面板上轻轻跳动,调整着麻醉气体的浓度和流量。
在王健医生匆匆赶来的同时,张天勤已经准备好了去氧肾上腺素。
王健医生赶到时,看到标注好剂量的肾上腺素,给了张天勤一个赞赏的眼神。
然后他缓缓地将药物注入患者的静脉。这小小的针剂,就像是一支魔法棒,开始在患者体内施展它的魔力,血压慢慢地稳定下来。
患者血压已经恢复。他愉快地拍了拍张天勤的肩膀,说:“干得不错,小伙子。”
手术室内的气氛逐渐缓和,张天勤的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但他的脸上露出了一丝微笑。
他知道,他不仅成功地帮助了患者,也在自己的医学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手术继续进行,张天勤没有放松警惕,他继续监测患者的状况,确保麻醉的深度适中,避免再次出现血压波动。
这次经历对张天勤来说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他不仅学到了如何处理麻醉中的紧急情况,还体会到了作为一名医生在关键时刻保持冷静和果断的重要性。
王健医生对张天勤的表现给予了高度评价,并鼓励他继续在实践中学习和提高。
随着时间的推移,张天勤在麻醉科的实习让他收获颇丰。他不仅掌握了麻醉的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他学会了如何在高压环境下保持冷静,如何快速做出决策,以及如何与团队成员有效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