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多大的耻辱啊!一心坚持抗元的人,始终不能如愿,最后还得被逼着去投降,把这种可能钉在耻辱柱上的任务交给了他。文天祥没有拒绝,因为他不是想去投降,他要面对面去质问伯颜,尝试去为宋朝争一线生机。
最终恼羞成怒的伯颜把他抓了起来,安排人送往元大都,想要交给忽必烈处理。文天祥又一次踏上了从临安经苏州、常州往北上之路。
每往前多走一米,文天祥就能多看到一分满目疮痍,就多增添一分心中的愤恨。走到镇江时,文天祥与同行的杜浒等十二人决定冒险逃离,否则一过长江就再无机会。
当时人们都知道文天祥的大名,佩服他的行为,镇江当地的百姓争相掩护文天祥逃走,最终他成功跑到了真州。
跑出来的文天祥更加坚定的投身到抗元之中,可惜处处碰壁。
两淮一直是南宋的兵源重地,原本可以靠着两淮之兵实现反击的,但两淮安抚制置使李庭芝以为文天祥变成了投降派,不但不信还想杀掉他。李庭芝有错吗?没有。文天祥有错吗?没有。但最好的机会就这么失去了,文天祥逃回了浙江。
此时朝廷已经投降,文天祥、张世杰等人组建了流亡朝廷,想要寻找最后的生机,保住汉人的江山。
文天祥召集兵马,从江西一路打到福建,也一路败到福建,再从福建打回江西。数不清的英雄人物倒在了这条路上,又有人从各地纷拥而至,一度打回了些地方,但源源不断的蒙古军还有投降的宋人,杀死了文天祥最后的希望。
文天祥又收残部向广东撤退,在广东他母亲死了,唯一的儿子也死了。他上书流亡的朝廷,想要入朝,却不被同意。在潮州,因为宋人陈懿的出卖,他被元军抓住了,当时正在五坡岭吃饭的文天祥第一时间吞食龙脑自杀,却没能成功。
被抓并没有结束文天祥艰辛的人生,反而是另一个悲剧的开始。
被抓到潮阳文天祥依旧铁骨铮铮,面对元将张弘范的威逼浑然不惧,张弘范想击跨文天祥的心理防线,带着他去参加崖山海战。一路上张弘范都在逼文天祥写信劝降张世杰,在经过零丁洋时,文天祥写下一首《过零丁洋》交给了他。
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在崖山,文天祥亲眼看着他守护的南宋灭亡,没人知道他当时的心里想什么。
张弘范知道他不可能投降,不再威逼,而是安排人将他送往元都。
又一是次北上,有了上一次经验的元军加大的羁押力度,没有再给文天祥逃跑的机会。知道南宋灭亡的文天祥也没有再跑,而是选择绝食,他希望死在路上。
绝食八天,元军害怕文天祥死在路上,强制给他灌流食,就这样一路走到了元大都,开始了他三年多被关押的生活。
忽必烈对文天祥的重视超过了其他任何一个南宋降臣,允诺他只要点头,就是元朝的丞相,三年的时间,一次次的试探,一次次的劝说,文天祥在监牢始终保持战斗的姿态,并且写下震撼人心的《正气歌》。
英雄在哪里都是英雄,忽必烈佩服文天祥的骨气,而且南宋都灭亡几年了,就想要释放他,然而身边不断有人进言要杀文天祥以绝后患,特别南宋降臣更是卖力。
也是啊,只要文天祥活一天,这些投降的人就是耻辱的一天。
当忽必烈最后一次问他愿望时,文天祥说,愿死。
最终,他留下绝笔于衣带中,慷慨赴死。
吾位居将相,不能救社稷,正天下,军败国辱,为囚虏,其当死久矣!顷被执以来,欲引决而无间,今天与之机,谨南向百拜以死。其赞曰: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宋丞相文天祥绝笔。
文天祥死了,对他反而是一种解脱,毕竟一个人战斗太久,真的好累。唯一让人安慰的是,求仁得仁,求义得义,文天祥最终谥号“忠烈”,实现了他孩时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