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巧,那镇元子大仙自元始宫散会,领众小仙出离兜率,径下瑶天,坠祥云,与观世音菩萨在万寿山五庄观门首相遇。
悟空这才瞧见镇元子大仙真身,只见他头戴紫金冠,无忧鹤氅穿。履鞋登足下,丝带束腰间。体如童子貌,面似美人颜。三须飘颔下,鸦翎叠鬓边。足下祥光起,手中玉尘捻。
本以为是个鹤发龙钟的老仙人,不料竟是个美髯童子身。
那大仙见了菩萨,慌得他上前急迎,不知菩萨何事大驾观宇。悟空便将请菩萨救树一事,告知了镇元子。
观里匆匆走出两小道童,陈衣师徒也随后而出,来迎菩萨,又与镇元大仙见了礼,几人才进了观。
清风、明月你一句我一句,将这事件的经过叙述了一番,全然不提自己想要偷吃一事。
那大仙倒也不急,谢了陈衣师徒,又躬身谢了菩萨道:“小可的勾当,怎么敢劳菩萨下降?”
菩萨道:“唐僧乃我之弟子,他有愿请我来治这宝树,我便来了。”
菩萨又慈眼看了眼旁边那两小童道:“方才悟空也将此事告知于我,若无贪念,想也不会被魔有机可乘。尔等还需坚守正念,才可仙途长久。”
镇元子玉尘轻扫,拂过两小童面前,厉声道:“平日里日高三丈,腰也不伸便罢了,这贪念怎能起得?这次还算侥幸,有圣僧在此未出乱子,换作其他,你这两条小命,早进了人肚子,怕是鬼仙都做不成。”
那两童子早哭得没了泪,哽咽道:“我等知错,谢圣僧救命之恩。”
陈衣辞谢。
悟空道:“大仙,不必迟疑,趁早陈设香案,请菩萨替你治那什么果树去。”
那大仙即命设具香案,打扫后园,请菩萨先行。陈衣师徒与本观众仙都到园内观看。那树遭了重创,已有两日,叶已落尽,中部焦黑枯枝更甚,果也全无。
菩萨叫:“唐玄奘,伸手来。”陈衣便将手伸出。菩萨将杨柳枝蘸出瓶中甘露,把陈衣手心里画了一咒,叫他放在树根之下,但看水出为度。
陈衣捏着拳头,往那树根处揣着,他入于定中,感受那一滴甘露所带来的水大之力。
此甘露之性与自身津液精血,本来无别,入于树根,又汇十方清净之水于一处。陈衣此时定中,内津外露相逢和合,由内身向外,见一佛刹,再外,又见二十重佛刹层层相叠,后又见无数浮幢佛刹,浮于无量香水海中,如此反复,竟是无穷无尽,如莲瓣重重。
汩汩声响,陈衣才出了定,定中所见太过震撼,他还未缓过神来。
悟空道:“师父,你看。”
陈衣这才看向眼下,有一汪清泉冒出。
观世音菩萨道:“那个水不许犯五行之器,须用玉瓢舀出,将树从头浇下,自然根皮相合,叶长芽生,枝青果出。”
悟空指挥小道士去拿玉瓢,奈何此间无玉瓢,倒是玉杯、玉盏多,便取来舀了清泉,捧与菩萨。菩萨将杨柳枝细细洒上,口中又念经咒。不多时,洒净那舀出之水,只见那树果然依旧青枝绿叶,浓郁阴森。
只是那观中仙人,皆数了树上果树,却只有二十一个人参果。
清风、明月道:“原本三十个,开园时大众吃了两个,这时与圣僧又摘了两个,按理应还剩二十六个,怎的却只有二十一个果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