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会试相关的事情可都准备妥当了?”
一上来,朱祁镇便问起了他最为关心的事情。
这是朱祁镇真正亲政以来,第一次会试,自然是格外的重视。
“都已准备就绪,就差圣上点定考官了。”
“嗯,考官之事还为时过早,等着过了正月再说。”
朱祁镇是有他的考虑的。
京城没有不透风的墙。
太早点定考官,必定会让一些有心之人得到消息,提前开始走动关系。
这样就会大大影响了科举的公平。
“内阁最近可有什么事情?”
“圣上,确有一事,臣正想禀报。”
“内阁最近收到了一份弹劾吏部尚书郭琎的折子,还请圣上过目。”
“又是弹劾?”
朱祁镇接过奏章的同时,脑海中便浮现着这个疑问。
他翻开奏章,先是看了眼抬头。
“御史陈员韬?”
“朕对他有印象,当初弹劾杨稷鱼肉乡里的就是他吧,怎么这次还是他?”
下面没人回应。
王振偷偷的看了一眼杨溥,心中也有同样的疑惑。
他心里清楚之前这个陈员韬弹劾杨稷的内幕。
现在结合着往事想想倒觉得此事没那么简单。
“吏部尚书郭琎纵容郭亮买官卖官?这事查了吗?”
合上奏章,朱祁镇还是不敢相信。
“已经查过了,事实跟陈御史所说不差,基本相同,郭亮明码标价为人求官,已经在坊间传开了。”
“这郭亮可曾为他人求成过?”朱祁镇再问。
“据查就只办成一个盐道官。”
像杨溥这样的老一辈子的人,讲究的就是实事求是,从不添油加醋。
即使是耍手段的,也是捡着现实中发生的进行编排。
可不想王振那样的小人,颠倒黑白,无中生有。
朝堂之上虽然大家都玩心理,但大多也都遵守游戏规则。
要是人人都像王振那样,朝廷每天也不用办事,只管着互相猜疑就好了。
“那便一同查办吧。”
“郭琎年岁已高,不再追究其纵容之责,责令告老还乡,颐养天年。”
“遵旨。”
郭琎的名望实在是微薄。
简简单单的几句话便决定了他的去留。
同样是儿子犯事引发的弹劾,杨士奇便能屹立不倒。
可见差距!
“诸位爱卿,那吏部尚书的这个位置你们可以人选推荐?”
“圣上,奴才举荐户部左侍郎奈亨补缺。
奈亨于先帝时便有过吏部供事经历,自是熟练部事,再加上为人忠厚老实,待人亲和,任吏部尚书正是合适。”
杨溥瞥了一眼王振,心中对其是感觉十分的恶心。
奈亨这人,杨溥听过。
什么忠厚老实,什么待人亲和,都是放屁!
那人就是个刚愎自用之徒,而且不学无术,没有操守。
也只是当年命好,太宗皇帝清君侧之时,他负责守北平,也就是现在的京都。
要不然就凭他那点学士,能混到如今这步,那都可以说是祖坟冒黑烟!
朱祁镇对此不置可否,而是转头问向杨溥。
“先生可有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