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鼐此刻站了出来,反驳道。
“王公公此言差矣,俗话说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臣以为,朝廷提拔人才不应该束缚于形式,既然有能力那便要让他有更大的地方发挥。
通考确实也是考核一位官员的重要阶段,但并非是最终阶段。”
曹鼐并没有明面上支持邝埜,只是对王振的这番观点进行了反驳。
杨溥对此垂手旁观,没有说话。
“爱卿说的是,考核只是一个评价手段,并非唯一手段,若是邝侍郎真的合适,朕自然会提拔。”
“所以朕现在询问你们的是,邝埜是否适合吏部尚书的这个位置,其他的尔等无需言说。”
“杨先生说说?”朱祁镇看向杨溥询问道。
“单从之前邝侍郎主办的以弓易马一事来看,邝埜胆大心细,公正无私,办事果断。
若是补缺吏部尚书,确实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王振听着杨溥的回话,心中泛起了膈应。
他现在有充分的理由怀疑这个邝埜就是杨士奇和杨溥选来恶心自己的白手套。
可是……王振还有一点想不明白。
那就是邝埜这种执拗的人,他和杨士奇就能保准不脱离控制吗?
还是说他俩只管关门放狗,至于咬到谁了就不是两人关心的了。
王振在心中轻叹了口气。
感慨些幸好杨士奇离开了朝堂,要不然他对这局势还真有点打怵。
“曹鼐认为呢?”
“臣与邝侍郎接触不多,但是之前征战麓川之时,邝埜一人主持部事,也是井井有条。所以臣也是相信邝侍郎的能力。”
“马愉呢?”
“臣也认为邝侍郎能力足够,能撑起吏部。”
“王先生呢?”
“奴才……无意见……”
王振捏着鼻子认下了。
因为他也看出来了皇帝心中已经有了定数,只不过是问问他们,好顺水推舟罢了。
自己又何必扫了圣上的兴。
等着以后自己有的是机会整垮邝埜!
自从把杨士奇请走之后,王振在这方面信心大增。
问完王振,朱祁镇直接越过了金英和兴安二人,收回了目光。
倒不是朱祁镇不喜欢二人,只是他们都是家奴,况且没有王振的那般亲密感,所以不需要发表意见,只管着执行就行。
“既然都没有意见,那么这事就这么定了。内阁即日拟旨发出。”
“遵旨。”
“圣上,那兵部侍郎的空缺该由谁去补呢?”
王振还是不想放弃这个空挡,争取着能把一个自己人按插进去。
可是朱祁镇暂时没这个想法。
“兵部有徐晞顶着,侍郎一职暂不着急替补,况且朝中还有战事,此职甚是重要,朕得再物色物色。”
“诸位可有人选举荐?”
这话朱祁镇是真心发问,他心里暂时还没有心仪的人选。
“奴才举荐工部侍郎王佑。”
“工部侍郎改任兵部?这个跨度是不是太大了?他是有什么超长之处吗?”
这个问题一下子把王振问住了。
要说超长之处可能也就是嘴超甜,但这肯定不能作为举荐的理由。
支支吾吾半天,王振才挑了两个通用之词夸了两下,也是心虚,实在也是这个王佑没什么可圈可点的地方。
“行了,此事再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