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完这些,郝春雷真心为他高兴,他四下看了看,找来了三只小碗,倒上了三碗水,三人一人分了一碗。
马元申跟杨铁蛋全都莫名其妙的看着他忙活。
直到他端一起一只水碗,看向杨铁蛋一本正经的说道,
“听你这么说,那我就放心了,来,以水代酒,先预祝你拜师成功,前途无量!”
这时,另两人才恍然大悟。
马元申动作也不慢,赶紧也端起自己跟前的那只碗,
“雷子说得没错,这可是好事儿,值得庆祝,杨铁蛋,我新交的好兄弟,我也祝你学身好手艺,吃上一辈子!”
“谢谢,谢谢,要是这碗里倒的是酒就好了!”
杨铁蛋虽然嘴里这么说着,可还是开心得满脸通红,兴奋的端起水碗,用力跟郝春雷和马元申使劲碰了一下碗,
“祝我们三个人都前途无量!”
“前途无量!”
喝完水,三人同时哈哈大笑起来,“痛快!”
他们的动静不小,引得旁边几个大人频频往这边看,指指点点的,也不知道在说什么。
可他们仨一个都没管,少年人嘛,自然有少年人的锐气。
而事实上嘛,他们压根就没注意到,因为他们又开始在畅想,以后等自己出师了,想要做些什么了。
马元申的目标一向很坚定,那就是进生产社。
对于他这个目标,郝春雷却很不看好。
因为他觉得,就目前集体经济的这个发展趋势,等马元申出师的时候,生产社还存不存都是个未知数呢。
不过这事儿他不好开口,因为他是根据前世的经验来判断的,没有任何根据。
其实也无所谓了。
八十年代的时候,像木匠这种手艺人是最吃香的了,就是不进生产社,也不用担心没饭吃。
无论是自己单干,或者是跟人搭伙儿,帮人打家具就是一条好路子,更不用说之后的家装行业了,那简直就是离了木匠都玩不转的。
只要手艺好,有的是地方抢着要。
杨铁蛋的目标比较含糊,因为他现在还沉浸在自己要有师傅的惊喜之中,还没完全缓过劲儿来呢。
大致来说,他有两个方向。
一就是跟马元申一样,进生产社,不过在生产社里,篾匠没有木匠那么吃香,所以他的意愿倒没有马元申那么强烈。
二就是直接单干,可以做些小的竹制品卖,也可以上门给人加工那些大件,总之是灵活得很。
总之就是一句话,只要手艺好,就不怕没活干,不怕没饭吃。
至于郝春雷,他现在还没有想好下一步会怎么办。
不过他可以确定的是,他自己不太想给人干活,因为那样的话,受拘束比较多。
所以说就倾向于单干,但是具体怎么干,暂时还没有思路。
毕竟心理年龄比较成熟一点,他的想法相较于另两人来说,就比较细致一些,也更谨慎。
他想等跟父亲去市里考察过后再想下一步的事情。
反正他离出师还早着呢,有的是时间让他慢慢考虑。
毕竟时事是在随时变化着的,他将来的打算肯定也是要顺应这些变化的。
……
正当三人讨论得正欢的时候,就听到小春江他们骚动起来,
“上菜喽,上菜喽!”
郝春雷抬眼一看,可不是么,好几个男人手拿着托盘,一路走了过来,走在第二个的就是他爸郝兴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