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城网

字:
关灯护眼
我的书城网 > 天启的天启 > 皇太极的怒火

皇太极的怒火

李木思来想去眼下只能找鲍承先过来一探究竟了,因为里口山出来人几乎没有文化不一定能搞清楚玉玺的事情,其余人大多已经随舰队南下了,眼下身边也只有鲍承先还有一些见识或许能搞清楚,此外还要通知他安排地方关押俘虏。

很快接到通知的鲍承先匆匆赶来“教主您找在下?”

“鲍大人快请坐,是的我找你有些事情交代,北面押送的俘虏会陆续到来,这些人中可是有精贵的金国皇亲,特别是女眷皇子皇孙颇多,她们可都是咱们的鱼饵和摇钱树,绝对不能草率处置,当然也没必要像奴仆伺候主子那般服侍她们”

“看来这事还挺棘手的,教主您有没有具体的要求?”

“我没有什么要求,只要在两三个月内保证她们的生命安全就行,不过我觉得还和以前一样在海上选个小岛将人送上去,你再安排人定期去送些生活用品,做这些就足够了”

“教主这样也太草率了吧?这些人可都是十指不沾阳春水,吃饭穿衣都有人伺候的主子,万一出点事您可不能怪我”

“哪里像你说的这样娇贵,她们以前都是以渔猎为生的蛮族,怎么可能一点生活技能都没有哪?不过为了稳妥起见这样吧!在和他们一起押送过来宦官当中挑选一些年纪偏大的,还有会做饭的,一起送到岛上我们可以花钱雇佣这些宦官,只要他们勤勤恳恳照顾好这些人每个月可得银元两块怎么样?”

“哪可是太好了,不过教主咱们要这么多阉人干什么?不会是教主也打算称孤道寡吧?”

“你不要瞎想阉人也是人,我之所以将他们抓来是有用意的,一是可以教授他们医学知识,让他们负责医治和照顾病人,二是天父教将会有一批新生儿出生,这些孩子若是无父无母不利于他们的成长,这些阉人虽然不完整却可以很好的照看这些孩子,做个兼职奶爸”

鲍承先听得一头雾水不明所以只得胡乱答应道:“教主高瞻远瞩若是没其他事我就去安排了?”

李木对这些阉人是有打算的,他计划将年龄低于十五岁的送去读书,其余人跟随西施学习医学知识,最起码也要学会育儿知识由他们负责照看孩子

“等一下,你过来瞧瞧”李木出言拦阻想要离开的鲍承先

鲍承先开始没有在意就见李木办公桌上有个黄绫绸缎包裹的器物,他随即上前打开后仔细观瞧良久后他哆哆嗦嗦的双手将玉玺放下激动的说到“教主!教主这~这该不会是传国玉玺吧?如此神器您是如何得来的?”

“我也不确定所以才让你过来瞧瞧”当下李木将前因后果说了一遍

“教主我也不敢肯定,因为传国玉玺谁都没见过只有道听途说,相传西汉末年,王莽派堂弟安阳侯王舜向姑母王政君(西汉太后)索要传国玺。太后不同意,王舜苦求不已,被逼无奈,太后将传国玺砸到地上,王舜连忙捧起已经崩碎了一角的传国玺献给王莽。王莽见到传国玉玺大悦,在未央宫的渐台置酒款待王太后,并命人用黄金将缺损的一角补上——就是“金镶玉”,成为后世判断传国玺真伪的一个重要依据。我观察此玉玺符合以上特征,想当年洪武朱元璋就曾经感慨说“天下一家,尚有三事未了:少传国玺;未擒王保保;元太子无音问”。此后明军多次横扫漠北,攻克应昌,俘获元顺帝出逃时携带的一批珠宝,但其中没有元朝玉玺。明朝庭非常失望,于是大量制作玉玺,以冲淡传国玺的重要性。”

“你说了这么多也无法肯定,不过也没关系人民军不需要凭借这些虚头巴脑的东西统一天下,相信只要我们齐心协力为国为民,天父教人民军早晚会受到万民敬仰的”

“教主心胸开阔胸怀大志属下望尘莫及”

“好了!马匹就不要拍了去忙吧!”

鲍承先恋恋不舍的离开李木的办公室,他虽然听李木说了经过但他还是搞不明白传国玉玺为什么会在努尔哈赤的墓里?实际上李木也不知道,后世传国玉玺石沉大海一直没有人发现他的踪迹,不过这可能和努尔哈赤的性格有关系,这话怎么说呢?长话短说,1626年1月,努尔哈赤攻宁远城不下,转攻觉华岛并破之;同年四月,努尔哈赤率军征蒙古内喀尔喀五部,七月中旬,努尔哈赤身患毒疽,七月二十三日前往清河汤泉疗养,八月初,病势转危,遂决定乘船顺太子河返回沈阳,八月十一日,乘船顺太子河而下,病死于叆鸡堡(后世沈阳市于洪区翟家乡大挨金堡村),终年68岁。

传国玉玺很可能是在努尔哈赤征讨蒙古人时所得,只不过努尔哈赤对汉人顶礼膜拜热衷的传国玉玺不感冒,亦或者说努尔哈赤对汉人恨之入骨所以屠戮汉人百万,因此他不想将得到传国玉玺的事情公之于众,一是害怕汉人在获知此消息后会倾尽全力覆灭后金,哪怕国力耗尽也要抢回传国玉玺,因为这是皇帝权力合法性的象征,任何一位稍微明白事理的汉人皇帝都会这样做。二是努尔哈赤害怕自己的子孙后代不思进取,以为得了一块不能吃不能穿的破石头就可以自以为是、号令天下、为所欲为了,反而丢了后金上下戮力同心拼搏的上进心。三是怕内部出现矛盾,自己的几个儿子为了争夺传国玉玺发生内斗,将他苦心孤诣打下的大好局面毁于一旦。故此努尔哈赤将传国玉玺埋在心里不与人言及此事,直到将玉玺埋入地下与其长眠。

那么皇太极以及其他人为什么没有发现传国玉玺哪?或许是努尔哈赤保密意识比较强别人不得而知,再有就是就知道此事的蒙古人被消灭了,另外努尔哈赤死的非常突然,但他生前喜欢小儿子爱新觉罗.多铎比较多,并且把手里的牛录大多分配给了多铎三兄弟,阿济格、多尔衮、多铎一母所生,只不过多铎年纪太小当时只有九岁。

皇太极、代善、莽古尔泰、阿敏争夺汗位,他们对努尔哈赤的喜好心知肚明,所以不敢打开努尔哈赤留下的箱子,生怕里面有遗书,并且写明了让多铎继位的遗书,到时候遗书现世谁还敢违背老奴的意愿自立为汗?所以大家就当视而不见,将装传国玉玺的盒子一起埋入地下才是最佳选择,至于之后谁能当大汗就各凭本事了。

实际上这也恰恰说明传国玉玺始终未被世人发现的原因,就是因为努尔哈赤的墓一直没有被盗。

此后陆陆续续有士兵押运俘虏或者金银财宝回到旅顺口,当然最先回来的还是东江军,他们知道一顿骂是躲不了,毕竟惹了祸,不过一路上只有张踞垂头丧气不太高兴,反观毛承禄等人一个个扬眉吐气,为什么?因为他们得了一万余颗鞑子首级,即便是将年轻的鞑子首级挑拣出来不计算也有近万颗。这可是一笔大钱反正教主李木答应了大头给东江军。

这次东江军负责押运的俘虏中有后金千余皇亲国戚,其中除了皇太极的亲属外还有侍妾宫女丫鬟等,以及宫外各府的如代善、阿敏、济尔哈朗、阿济格等人府上的亲属和一千多名宦官。人民军在皇宫和各府查抄的金银,白银一百万两,黄金五十余万两,当然这些只是缴获的其中一部分。东江军二千多人鸟枪换炮现在每人两匹马,一匹骑乘一匹驼东西。

同行的李岩也是自我感觉良好,虽然出了一个小篓子但他没有在意,他现在感觉不虚此行,人民军确实在打建虏这已经毋庸置疑了。

一行人交接了俘虏财物来见李木

“教主”

“诸位辛苦了!怎么样?不虚此行吧?”

“教主您可知道我们砍了多少首级吗?一万一千颗鞑子首级这下子要发财了”毛承禄兴冲冲的开口说到

“你高兴的太早了吧?眼下大明朝的财务状况能负担得起如此多的银钱吗?你最好先去打探一下,千万不要搞成竹篮打水,一场空”

“教主放心我会小心的”

“教主我错了,不过我不后悔报仇雪恨是我平生所愿,如今心愿已了属下愿听凭教主发落”张踞跪地请罪道

“这次就算了,下不为例,堂堂男子汉报仇雪恨也应该对活着的鞑子发泄愤怒,怎么能欺负一个死人?这次是我们事先没有提前告诫就不处罚了起来吧!”

“教主我到觉得张将军这次没有大错”一旁看戏的李岩插口说到

“奥!愿闻其详”

“教主,掘墓鞭尸古已有之这怨不得张将军,历史上如伍子胥就掘开楚平王的坟墓,挖出尸体,抽打了三百鞭才罢休。三国年间奸雄曹操为了积攒钱财招募士卒,把主意打到了领地内的古墓头上,为此还专门设置了一种叫做‘摸金校尉’的官职。开始疯狂盗墓,领地内所有值钱的古墓,基本上都没能逃脱。其中最著名的,要数西汉梁孝王的墓了。”

“人民军不缺钱财何必效法古人偷坟掘墓惹人非议?此外我们虽与后金有仇可那是国仇不是家恨,掘开老奴的墓很可能会激起皇太极的过激反应,若是他不顾一切和咱们决战,不能达成咱们一举歼灭整个后金的计划岂不是要影响大局?”

“教主皇太极不至于因为这点小事犯糊涂,再说旗人不像汉人那般对祖先敬畏”

“你这些话都是猜测事事有万一,我不想因为这样一点点小事影响整个大局,这关乎天下万千百姓的生存岂容儿戏?一旦咱们前功尽弃老百姓还要流多少血?多少泪?”

“教主您考虑周全,我没有意见了”李岩见李木认真就没脾气了服软道。

十二月二十三日,西平堡镶蓝旗大营这些日子已经有许多旗人来大营通报消息有的说海州城被占领了,有的则是说鞍山、辽阳被夺,更有甚者说盛京城被不知道哪里冒出来的人给占领了,阿敏起初不相信后来越来越多的人过来禀报,他才在十天前派人去盛京城查看情况,今天就是哨探回营汇报的时间,阿敏贝勒此刻正倒背双手在营帐里来回踱步,两边在坐的都是镶蓝旗有头有脸的额真,一个个也是漫无目的的看着阿敏踱步一言不发,突然营帐外有人了报“启禀贝勒爷奴才回来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后三国之曹魏的棋局穿越三国之大汉逍遥侯大明皇孙:老朱偷听我心声哭懵了历史请就位荒年种田:开局官府强塞五个美娇娘诗临天下:七王子的科技降维战三国大反派唐末:从一介书生到天下共主王直三国开局忽悠吕布跟我结义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