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是这样啊!千儿八百的银子都是小事”韩辉当即吩咐管家道:“管家去账上支取二千两赠送给诸位叔伯”
“是大公子”管家识趣的转身离开
众人一听你小子打发叫花子哪?官府可是要十几万银子,想凭二千银子打发我们门都没有“贤侄万万使不得,我等不是为这些许银子来的,你也知道自从汪家被除名商会会长,这会长位子一直悬而未决,今次我们一致认定贤侄就是最佳人选”此人说罢还对其他盐商说到“你们说是不是这样?”
“对啊!我们一致认定贤侄就是最佳人选,您就是扬州商会会长谁要是不同意就是乌龟王八蛋”情急之下此人连脏话都说了
“小侄何德何能敢当会长?这不是折煞小子了吗?”韩辉莞尔一笑推辞道
“贤侄实至名归绝对无人反对,我等真心实意拥护贤侄”
“那好吧!盛情难却小子就勉为其难做几天会长玩玩,不知道这会长上任第一件事是做什么?诸位叔伯还请教我”
“自然是维护本商会每一位成员的切身利益不能受到伤害了”
“小子要怎么做才能维护每个人的利益哪?”
“贤侄有所不知当务之急就是衙门的捐款,起码得十几万两银子才能摆平”
“我看还是算了,我刚上任第一天就花十几万两银子,怎么看我也是败家子还是算了不当了”
“贤侄莫急我们实在是没有银子了,只有盐可盐眼下无人问津,衙门又逼迫的急切,要不您作为会长给我们想个办法怎么样?”
“你们不会和其他商人那样下江南吗?”
“要是平时我们轻轻松松一年好几趟去江南游玩可现在身无分文,即便是去了也是饿死的下场”这些商贾有些夸大其词了,再怎么也不至于饿死,没听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吗?他们在江南也有产业只是没有这边规模大,要是三五口人过去不成问题,可现在他们那一家不是百十口人,若是都去就有些捉襟见肘了,最主要的还是他们不想放弃眼前的利益,他们毫不怀疑食盐就是银子,因此他们深信只要卖了盐他们依然富可敌国。
“你们没有银子不是有盐吗?”韩辉微笑的反问道
“盐现在没人要啊!”
“难道贤侄要盐?”
“不是,我是不忍心看到诸位叔伯窘迫的样子,这样吧!我出银子买走诸位手里三成的盐以此来缓解诸位叔伯的压力怎么样?”韩辉提出问题又补充道:“如此一来你们就有了周转的银子,我们韩家也能重新经营食盐生意你们觉得如何?”
“三成太少了吧?贤侄能不能多要些五成怎么样?”
“诸位不要急于答应,我都没有报价,我认为一斤六文是个比较公道的价格”韩辉此言一出众盐商又犯嘀咕了,价格太低了比起当初他们收购价还低了二文这是明显的亏本买卖。
“六文?我们当初从你手里买的时候可是按八文钱”
“此一时彼一时你们若是不同意我韩家现在就搬家请诸位离开韩家”
“贤侄有话好好说嘛!价格确实有些低了,如此只能卖给你一成你看怎么样?”
“诸位是长辈我还能怎么说哪?我同意不过你们下次再卖可没有这个价格了”
“我们晓得只要能躲过这个难关就行了”
交易很快达成按照韩家指定的交货地点各家将盐送去,每家得了银子又拿出一万两送到衙门,事情才算告一段落。
可是北方鞑子肆虐一天比一天凶,十一月底渐渐的有北边逃难的难民陆续赶到扬州府,如此一来鞑子的残暴被难民传播到扬州府各处,想要南下的扬州人越来越多了,盐商们手里银子不多想要举家搬迁还是有些力不从心。
然而官府又张榜召集商贾捐献,因为难民越来越多官府要赈济难民,否则人越聚越多容易发生祸乱打砸抢烧在所难免,官府那是情真意切宣传一切都是为了乡亲父老,可是捐款一两也不能少众盐商又凑到一起开会
“这扬州府没法待了,三天两头捐款手上这点银子根本不顶事”
“早知道上次让韩家多买几成盐,那样一来我们全家就能南下江南了,现在倒好这点银子都挡不住衙门口惦记的”
“说的对!眼下北方鞑子越来越凶,也不知道何时就到了扬州?为了保险起见我觉得应该将家人送到江南避祸”
“说白了你就是想让韩辉多买几成食盐,我也赞成这个想法不如就按照韩辉说的三成”
于是众人又来韩家找韩辉众人将决定说给韩辉听
“诸位韩家现银也不多了,上次我已经命管家将银子运往南边了,所以这次只能给五文钱一斤”
众盐商面面相觑咬咬牙狠狠心答应了,众人领到银子连夜将家人送往江南。如此一来二去韩辉又将卖出去的食盐用极地的价格买了回来,里外里都是赚钱的。
十二月建虏依然猖獗听说已经打到北京城下,盐商们又坐不住了集体来到韩家再次卖盐。
一月朝廷依然天天来人催逼粮饷,因为清江浦出现了倒卖粮食的大案,原本存在粮仓内的粮食被官商勾结倒卖一空,现如今朝廷用兵需要粮食却没有粮食怎么办?还是得各地官府捐款筹集粮食,祸不单行运河重镇临清仓也被查出亏空粮库的丑闻,朝廷无粮军队还怎么打仗?皇帝震怒下旨严查。
查归查无力粮之事还得解决,运河上下在江北剩下的就是扬州府了,解决所有钱粮的重任几乎都压在扬州府身上,北京城那些怕死的官员现在躲在城里瑟瑟发抖,指不定那一天北京城就被鞑子攻破了,让他们死不如让别人先死俗话说!死道友不死贫道,扬州盐商有钱这是他们公认的,虽然盐商平时没少孝敬但事关生死先顾眼前,于是朝廷决定向盐商募捐,若是不从抄家都是轻的,这次每家不能低于五万两。
盐商无法卖来卖去手里只剩二成食盐,他们也无心经营了带着所剩不多的银子跑路也下江南去了。至此食盐基本都回到韩辉手里,他不敢存放只得亲自护送前往上海县,银子仅仅花出去一百五十万两左右,相比于当初盐商花三百多万两购买时可以说是赚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