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你如今这般吗?”杨林略带疑惑问道。
陈老突然被逗乐了,随即便自嘲起来:“哈哈!其实像我这般距离那个层次还差了那么些意思,毕竟说出家嘛?我又怀念酒肉的滋味,谈隐居?我又受不了无限的枯寂,故只能在寺庙的一旁半隐居,以求出家和隐居各沾一点。”
杨林回应道:“这个嘛!以我目前的生活状况,恐怕用不着达到您所说的那个层级,也只能活得像隐居吧!”
“不过我还有问题想请教一下,人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人生到底又是为了什么?怎样做才是正确呢?”
陈老又缓缓的喝了杯茶,然后才回答道:“这个问题就算是神仙来了都未必能给出满意答案吧?不过我倒是可以讲个老故事供你参考!”
“根据古书记载,黄河上游之地有个很有名气的大儒生,有一回去邯郸,路径沙漠一带遇盗匪,财物尽数被劫,而大儒生如同无事发生般,翘首离去。盗贼追问其原因,他说,我没有必要因这些财物而丢了自己性命吧。盗贼赞其是贤人便放其走了。可盗匪回寨后,团伙商议谈论到,这样的贤人若去邯郸恐怕会被赵王重用,到时派兵绞杀我们怎么办,大家都别想有活路,不如杀了。因此盗匪追出几十公里外把这大儒生给杀了。”
“燕国有人知道这件事后,便聚族告诫,往后若遇强盗,千万不要像那位大儒生般,众人纷纷受教。不久,这位燕国人之弟去秦国,途中果然遭遇盗匪,这位燕人之弟想起兄长的告诫,便上前讨回被抢之物,一次无果,又再次低声下气去讨要,盗匪大怒说道,即为盗匪,哪来的仁义,本留你性命已经很仁慈了,还想讨回财物?说完便把他杀了,还顺手将他同伙几个也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