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后世儿孙考虑,的确可以效仿一下这个内阁制度。
......
【永乐四年(1406)七月,明成祖命成国公朱能佩征夷将军印充总兵官,西平侯沐晟为左副将军,新城侯张辅为右副将军。】
【朱能督师南征,进入安南,传檄数胡季犛、胡汉苍父子二十大罪。】
【并告谕安南国人将辅立陈氏子孙。】
【明军连战告捷。胡氏烧掉宫室,驾舟入海,后为明军所获。】
【成祖下诏,改安南为交趾,设立交趾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及都指挥使司。】
【下辖十五府,三十六州,一百八十一县。】
【由布政司直隶五州,分辖二十九县。】
【凡要害处,均设立卫所,加以控制。】
.......
大唐,唐太宗李世民时空。
“安南国?”(注:可以粗略等同于后世的越南。)
“难道是我大唐的安南都护府?”
“难道又被安南人复国了?”
李世民皱着眉头,回忆了一下。
他之所以会这样想,是因为安南这个地方,自古以来多次复国。
这个地方多次反复,频频闹独立。
从秦始皇三征岭南,最终成功将百越之地设置为三个郡。
分别为南海、桂林、象郡三郡。
再到秦末大乱,赵佗割据南越,大唐、大明时的安南,即后世的越南。
自然也在赵佗的统治范围。
后来,汉武帝灭了南越,设7郡: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
共56县,包括今广东广西大部分地区。
北至现代湖南江永县,南至越南越南横山以南,即从广平省到平定省之间的沿海狭长地带。
到东汉初年,当地人在征氏姐妹的带领下起义,建立了三年分裂政权。
伏波将军马援平定了征氏姐妹,设置了象林县。
然后在县境南立两铜柱表示汉朝国界。象林县为日南郡最南方的县。
然而,当地的居民还是曾多次反叛攻击焚烧官寺。
再到东汉末年,占族人接连杀死汉朝日官员,又开始独立建国。
以婆罗门教为国教,建立林邑国(占婆国)。
此后,历朝历代便是这种反反复复循环叛乱,然后独立建国的故事。
李世民想要彻彻底底解决安南反复叛乱的问题,想要真正将这个地方收进大唐。
李世民想了一下,便想到了解决方案,并且心中已经拿定了主意。
但是,为了考一下太子李承乾,还是问:
“承乾,父皇有意彻底解决安南反复叛乱的问题,你有何良策?”
李承乾自幼接受的是储君教育,自然对史书熟的不能再熟。
他知道,父皇就是在考自己。
只见李承乾沉吟一番,便开口答道:
“父皇若要永远解决安南反复叛乱的问题,唯有一计。”
“那就是加强汉化,移风换俗,持续从内地移汉民到安南。”
“还有,将安南人的史书通通烧毁,从文化上彻底抹去。”
“若不如此,安南人他日必反。”
“今日,我大唐强盛,安南人尚且不敢反。”
“但是,假如他日国势低落,安南人必反无疑。到时又是前朝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