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俞山南,青阳镇。
此刻,天空之上划过三道遁光,御剑飞来了三道身影。
为首一位身材高大魁梧,一身深蓝色道袍覆身,面色红润,深厚的修为气息自然散溢,一看便知,乃是一位实力强大的筑基器修士。
身后跟随着一男一女,两名炼气期的修士,男修,俊秀飘逸,玉树临风,女修,身材婀娜,宛若仙子,虽白纱遮面,却是更增一分神采!
此正是远道而来的李道源三人。
为防途中生出意外,陈洪才一直在前面护持引领,此刻,三人定住身形于天空之上,打量着下方已是初具规模,人影攒动的青阳镇。
此时的青阳镇经过近三个月的建造,已覆盖有方圆十里大小。整个青阳镇呈现一个大大的“井”字,纵横四条街道,将青阳镇分成了九个区域。
四条街道均是青石铺就,宽度超过十丈,街边已建有不少店铺,售卖各类杂货,小吃,衣物等凡人生活物品。更是有不少家族修士开设的各类店铺,商行,散布于小镇各处。
如苏家茶楼,云袁建造行,沈氏丹药阁,东海福楼,云扬交通行,江氏阵器店,赵家法器楼等等
李道源一眼便知,这是入驻青阳镇的八个家族,各自占据了一个区域,而最中间的那一个区域,应是自己的镇守府所在。
而此时,整个青阳镇九个区域的房屋建造,也早已完成,只见此时的镇守府内,房屋不下百间,池水环绕,亭台点缀,楼阁错落有致!
由于这里地处,伏俞山脉以南,气候更显湿润炎热,而现在正值春季,所以镇守府内也是百花盛开,一幅春意盎然之色!
见此情景,李道源也是暗自放下心来,虽然自己晚来了近一个月,但整个青阳镇的建造还算顺利,与当初自己所见的初步建造规划,几无差别。
这时,他的目光又望向了青阳镇以北,三十里之外的一座山峰。
这座山峰虽然只有约三百丈高,并非是一座雄山峻岭,但却如镇守在青阳镇北侧的一道屏障,向南俯视着整个青阳镇。
只见此山之上,已是绿意盈盈,溪水飞泻,更见林鸟入丛林,水雾漫山崖,也已是灵山初形成!
这座山峰正是自己的师叔虞维浚,运使法力,从伏俞山脉挪移而来,用于镇压那条小型灵脉所用。
此山主要是作用于那条灵脉之上,让其与此地的地脉衔接融合,并借此地地脉之气,维持灵脉的稳定。同时,由于此山坐拥灵脉,而成为了可用于修士修行的福地灵山。
在这座山峰以外的方圆五里,就是那已经蕴造好的五千六百余方灵田,它们均匀地分布在灵山的周边,吸纳着灵脉散溢出来的灵气,于土地之内蕴养着灵机。
李道源知道,自己在青阳镇的修炼洞府就在那座山峰之上,估计江家送来的三套洞府嵌套阵盘,也已经布置妥当,完成了洞府的开辟建造。
新建造的青阳镇镇守府,与伏俞城的城主治理署一样,也是在四周建有高墙,于正南面建有一座府门。
李道源三人这时直接由空中,落身于府门之外,便见宽大的府门门楣之上,横挂一道门匾,上书五个金色的大字“李镇守使府”
李道源看着这块门匾,深知这门匾之上五字所具有的含义,因为一般情况下门匾之上只会书写“镇守使府”四个字。
而一旦在“镇守使府”字前加上姓氏,则是意味着,青云宗已经认可了其属于家族属地的范畴,也就是说,此地已属于他李道源所有,并兼任了镇守使一职。
当然,这完全是碧云峰一脉的运作结果,而自己此时,就是钉在叶城势力范围内的一根钉子,自己的任务还相当艰巨啊!
由于李道源三人并未遮掩身形,此时,府门之内已经迎出来了三道身影,正是朱守宗与李道平,李道真兄弟二人。
来得近前,三人揖手躬身,肃颜齐声高呼!
“恭迎少主回府!”
一个时辰之后,坐落于镇守府内核心处的事务大堂内,李道源居中而座,两侧的座椅上已坐满了修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