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展鹏“大度”地说道:“够了!你知道我还要读书,工作只能用业余时间做。”
托马斯又有打人的冲动,但随即想到了什么,问道:“你能不能每周帮我翻译一篇文章?中文翻译成德文,翻译成英文也可以。如果同意,我可以给你这个薪水。”
“什么文章?长度多少?你可不要我帮你翻译大部头,那样的话八块银元肯定不够。”
“不会很长,最多不超过一千字。”
“不足一千字?好,我干!”一千字不要一小时就能翻译完,每周才一篇,这不是捡钱吗?当然干!
但是,韩展鹏很快想到了一个问题:“我住在吴淞口镇,每周来回一次,一个月需要买八张车票,费用太贵了。”
托马斯想了想,说道:“那你就在家翻译,我给你寄信地址,翻译好了再寄过来就行。”
韩展鹏大吃一惊,感觉自己被馅饼砸中了,可随即想起一样,问道:“我如果不来这里,你怎么把想翻译的文章交给我?总不至于你也寄给我吧。有这时间,你还不如自己翻译。”
谁知托马斯说道:“你自己找文章翻译就行。”
韩展鹏不可置信地看着他:“这……,这也行?”
托马斯说道:“你在你们学校的阅览室、阅报室寻找一些有关世界大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新闻,以及有关中德、英德、法德、中日等大国之间关系的分析文章,将它们翻译了就行。”
总算他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具体要求:“但你最好不要翻译来自路透社、美联社、法新社、合众社、塔斯社和我们德国通信社的文章,因为这些新闻机构的新闻国内有人盯着。你翻这类资料寄过去,如果只有一篇两篇,他们不敢说什么。多了,他们肯定会说我敷衍他们。”
韩展鹏想起刚才英国佬约翰逊的话,不由笑问道:“呵呵,托马斯,你真的是德国领事馆情报官?……,约翰逊说的不会是真的吧?你这完全是在骗你单位的薪酬啊。”
就算他没当过情报员,也知道情报员的信件是不应该通过大众邮寄渠道寄送的。
托马斯傲娇地说道:“我能在领事馆里好好上班就不错了,难道他们还敢指望我冒着生命危险为他们收集情报?哼,休想。”
韩展鹏说道:“你的言行让我很嫉妒,嫉妒得我想打人。……,行,你把收信地址报写给我,我保证每周寄一篇。对了,如果我多翻译几篇,有额外的奖励没有?”
“没有。你的薪水可是我发的,我可不想让人以为我向他们屈服,开始努力工作了。”
“你说的这个他们,是不是包括你的家人,比如你父母……”正说着,韩展鹏看见一个穿长衫的中年男子走了进来,戴着礼帽,也戴着眼镜,文质彬彬的样子。
看韩展鹏停嘴不说,托马斯好奇地顺着韩展鹏的目光看过去,低声说道:“你认识他?”
“不认识。……,你认识?他谁啊,一个中国老头来这里喝什么咖啡?”
“震旦大学地质学教授霍步涛。曾在英国留下在我们德国波恩大学教书,学术水平很高。”
韩展鹏敷衍地哦了一声,用眼睛的余光留意着霍教授。
霍教授进门后,很自然地扫了室内的顾客一眼,神态自若地走到一桌空闲的桌子边坐下,取下礼帽,放在桌子上。
虽然霍教授神态自若,但韩展鹏也注意到,当他坐下时,他的眼神有意无意再次扫了一眼室内的顾客,只不过没有扫视所有人。
而且,他看出霍教授眼神里还有着一丝难以察觉的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