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说你不知兵还冤枉你了?
杜骥闻言,那对正派的浓眉大眼都有些扭曲了。
“你……”
“度世,这是堂议,诸位都可以说话。”韦华淡淡地打断了杜骥:“不要失了礼数。”
韦华开口比杜骥高明了许多,无非是嘲讽王镇恶和王弘不知礼节罢了。
可王镇恶说完话后就只顾研究杯中茶,表情没有一丝变幻。
王修接了话:“在座的各位都是宋公委任重臣!无论说的对不对,我相信各位都没有私心。”
毛德祖正身笑道:“那我也略表拙见。桂阳公镇守关中,既有庇护晋民之意,又有安定关中之望!正如韦别驾所言,如今渭北尚且存在夏人的威胁,莫非渭北不是关中之地?百姓整日生活在惶惶之中,又何谈与民生息?若只祭拜霸陵,岂不是让夏人以为我们怕了他们,寒了渭北百姓的一片碧血丹心?”
这一番有理有据的问话让刘义真对毛德祖刮目相看,世人只知传颂其勇,没想到竟还有如此才智!
韦华显然也很惊讶,这番话的确没有办法反驳。
不过……渭北存在夏人的威胁好像是段宏说的吧?
“呵呵……诸位说的都有道理。”
看气氛差不多了,也达到了自己想要的结果,刘义真开口总结。
“汉文帝的贤名值得我辈敬仰,但长安十一陵皆是汉祖陵寝,岂有厚此薄彼之理?无论是出于对汉祖的敬意,还是对关中百姓表明朝廷治理关中的决心,十一陵必须都要祭拜!”
后世便有人质疑,长安明明有西汉十一陵,三秦父老却说十陵,由此推断所谓的民意是史书美化刘裕,其实不尽然。
长安十陵并不只是三秦父老对刘裕继续经营关中的期盼,最重要的是代表了关中百姓对刘裕全面收复关中的期待!
正如段宏所言,与长安一河之隔的渭北都依旧面临着夏人的威胁,这次关中之战实在是虎头蛇尾。
话说到这份上,谁反对谁就是跟朝廷、跟大义对着干,他们还没这个胆子。
“桂阳公英明!”
刘义真点了点头,看向王修和韦惠度:“长安凋敝,腊祭无需劳师动众,也不必按照父亲祭拜汉祖陵寝的规制,王长史、韦户曹,还需要你们二人费心,一定要尽量节俭。”
两人正身道:“是。”
“另外。”刘义真看向王镇恶:“治理长安城是第一要务,明日腊祭众掾属不必从随。王司马、段咨议率桂阳军护卫,韦户曹、杜主簿主祭。”
杜骥诧异地抬头,又转头看了一眼韦华,正想说什么,王镇恶、段宏,以及韦惠度的声音已经响了起来:“遵命!”
“杜主簿有什么想说的吗?”刘义真见他没有回话,笑意盈盈地问道。
韦华瞥了他一眼,杜骥忙道:“没……没什么……遵命。”
“既然如此,诸位便去准备吧,请王司马和段咨议留下,商议一下祭拜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