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铁可是一个重工业的项目,一进院子他就发现一些光膀的大汉在这里忙忙碌碌。
看到此景的何青雪,连忙将自己的眼睛捂上,并在院子门口停了下来,她转过身背对着这些工匠,小声对朱慈炯说道:
“殿下,这里我不方便进去,我叫黄师傅跟你说吧,黄师傅是一个经验丰富的工匠,这里是由他负责。
朱慈炯点点头答应了下来,这场景何青雪确实不方便,这院子都快跟澡堂子一样了。
接着一个皮肤呈现古铜色的老者走了过来。
华青雪将朱慈炯的身份告知老者之后,老者赶忙下拜。
“将军,请受小人一拜。”
朱慈炯连忙去扶黄师傅,可老头很倔,说什么也不起来,嘴里念叨这“小人”,”不敢”之类的。
这就没法带队了,于是朱慈炯说道:
“黄师傅不用多礼,我虽执掌定国营,但那都是对外人的。
现在你是我定国营的工坊的人,我就是你的东家,你对东家也这么客气吗?”
听到这话,老头子这才不坚持,被他扶了起来。
“老黄啊,你是老师傅了,我相信你的能力,这工坊有什么难题吗?”
“回东家,别的小人不敢说,小人做这营生已经二三十年了,一定不让东家失望。”
这话算是给朱慈炯吃了一颗定心丸,明朝的治铁在同时代可是遥遥领先,有这么一位老师傅坐镇,让人放心多了。
“老黄,你给我介绍一下这炼铁的工坊吧。”
“好的东家,咱们工坊有三座高炉,昼夜不停,一天能产生铁二千斤。”
“二千斤需要多少铁矿石?”
“大概需要六千斤赤铁石。”
“那能挣多少钱?”朱慈炯问出了他最关心的问题。
生铁的价格每斤六厘,二千斤也就能赚12两,一个月就是360两。
除去铁矿石的成本100两,还剩下260两银子。
现在工坊有一百名工人,如果每人二两银子,一个月只能赚六十两。
听到老黄这么一算,朱慈炯心凉半截,这利润也太薄了。
这生意做的就没什么意思了,顾一个号人,一个月才赚这么一点儿,根本划不来。
“老黄,为何不多建点炉子,这产量也太少了。”
说到这儿老黄叹了口气,“东家,不是小人不想干活,其实咱们这炉子根本不少,实在是没有矿石供不上。”
朱慈炯意义一问,知道了原因所在,还是供应链的问题。
明朝做生意的少,到处都是关系和垄断,这铁矿石恰恰是一个。
但铁矿石这个也不能全怪垄断,跟大明朝也有关系,那就是矿工变少了。
而矿工变少的原因不是因为挖矿不挣钱,而且自从戚继光发展矿工打仗好用之后。
朝廷一有战事就征召矿工当兵,这么多年下来,矿工的数据极具减少,整整减少了三分之二。
这才导致现在铁矿石的供应极具减少。
听到这个原因,朱慈炯有些不好意思了,这确实是他老朱家的问题,而他之前也打过矿工的主意,给定国营召集一些。
“矿工,铁矿石,这要如何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