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枕头边一直有当代,花城,十月之类的小说期刊,当代里面的永失我爱使他迷上王朔。
男主身患绝症,为了不拖累即将结婚的爱人,作贱自己的人品,让心上人恨他,让她从心里把他们的爱恋赶出去。
这种牺牲精神很符合耀武的性格,以至于常常臆想为爱人牺牲自己的场景。
少年容易误入歧途的原因之一就是角色替代。
迷上王朔就迷上了小说里的男主。
可怕的是骗子张明居然在一半海水里变成了见义勇为的好人。
更可怕的是第一人称。
少年耀武不自觉的角色替代成了骗子,一个会变成好人的骗子。
骗子的世界很精彩很刺激,无知无聊少年心里的渴求。
他变成了王朔的吴迪。
陷进灰色世界里,黑白世界太枯燥。
所以,刚开始妈妈禁止他看当代,十月等小说期刊。
但是她自己爱看,也无法在封面上加把锁。
母亲是对的,只是孩子不理解。
有些事情,只有错了痛了才会明白。
年轻人这样做就要承担苦果。
腹部一阵紧缩,巨大的疼痛打到大脑。这种疼痛让他欢喜,让他快乐。
因为有价值。
有价值的生活,不管是快乐还是痛苦都有意义。
有意义的事情就能让心灵得到慰籍。
以前痛恨张明的卑鄙无耻,现在更痛恨吴迪的自我放纵。
王朔呢?摆在什么位置上?
有点迷惘。
他的小说活灵活现描述了一种真实的社会现象,张明这种人社会上是有的。
很典型的例子就是,杀人不眨眼的土匪恶棍同时也是大孝子。恶搞黄赌毒的黑社会老大是慈父是孩子眼里心中的英雄。
而且,阐释很成功,故事很精彩。一举攻破耀武的心理防线,释放出人性的恶与丑陋。
王朔是张明吗?
总之不是老师,也不能做老师。
为何耀武会变成吴迪?为何陈伟玲不会?
孽缘,性格,基因,老天!
突然有点不想翻译这本书,改成永失我爱。
可是吴迪的自杀深深刺痛神经。
还是翻译这本。
希望随处可见开朗的女孩看到这本书,警醒。
尤其是女大学生,不要变成吴迪。
他心想,应该把译本加上前言,就是上面两句话。
这本小说就没有了缺陷。
对,翻译出来。
兴奋坐起又痛苦躺下。
用最快的速度,宁可留点遗憾和错误,例如语法修辞。这些考究起来需要时间。
幽默和笑点一定要精准,否则没人愿意读下去。
搞定后免费赠予所有华农女生阅读。
坚决不能出现华农的吴迪。
哦,对了,王朔是否也是这个出发点?
是否在告诉无知纯真追求刺激解构的少女们:别犯傻,受伤害的是你自己,不是别人。别人不一样活得好好的?海吃海喝到处旅游。一点点的内疚,一丝丝的负罪,都在海水里溶解。
我该怎么看王朔呢?他又一次问自己。
华农抬头的信纸上,出现一行英文: Half flame, half seawa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