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之后不久,郭德纲的事业就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通道。
2004年6月,他正式拜侯耀文为师。
2005年,他开始受到凤凰卫视等多家媒体的关注,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作为一个资深曲艺迷,毕意南在重生之前看过对郭德纲的很多评论,正面负面的都有。
但几乎所有人都承认,2005年前后的郭德纲,相声水平是绝对的能打。
任雨微第一次到现场听相声,听的就是这时期的郭德纲和于谦,调子定得可真不低。
……
就在毕意南享受约会的欢乐时光的同时,李唯正带着他的稿子和出版社的朋友王平见面。
说是朋友,其实也是他的老同学。
和选择读研并留校的李唯不同,王平在广播学院编辑出版专业本科毕业之后,就直接到了友谊出版社工作,现在已经是分管人文社科领域图书出版的主编了。
因为工作都比较忙,李唯和他也有几个月没见了。
这次正好约着吃了顿饭叙叙旧,然后一块来到王平家里的书房聊天。
“你之前不是说有篇学生写的稿子吗?正好现在给我,咱俩边喝茶边看。”王平泡好了茶,给李唯倒了一杯。
“好啊,看看能不能入你这个大主编的法眼。”李唯从包里拿出毕意南那边文章的打印稿,递了过去。
王平靠在椅背上,接过稿件,很快就读了进去。
“很不错!”
“只是,这文笔,这思路,怎么看着有些眼熟呢?”
整篇文章看完,王平越发觉得,作者行文的感觉似曾相识。
仔细回忆一番,突然有了头绪。
“老李,你有没有看过天涯上最近一篇写三国的帖子?”
“是那个长篇连载的吗?看过啊。”
李唯有点不明白,王平看着毕意南的文章,怎么思维一下跳到天涯论坛的帖子上去了。
“我怎么觉得,你学生的这篇稿子和那个帖子像是同一个人写的呢?”
“不会吧?”
“你不是说,这个学生还在杂志上发表文章吗?也给我看看。”王平很想验证一下自己对文字的敏感度。
“给。”
李唯从包里拿出一本《燕京青年周刊》,翻到了毕意南的那页,他是怎么都不太相信会有这么巧的事儿。
没想到王平拿过去只看了一眼就说:“这可不就是同一个人吗?都叫愚者。”
“愚者?”
李唯知道这是毕意南在杂志上用的笔名,但却没有留意过天涯帖子的网名。
这其实很正常,在网上浏览的时候,除非是事先知道这是知名大神的手笔,否则都不太会去关注作者是谁。
王平之所以会记得,是因为他逛天涯论坛的煮酒论史版块本来就是在寻找优秀的内容。
毕意南的那篇三国连载帖,刚发出没多久就进入了他的视线,打算再观察一段时间,能够一直保持这个水准的话,就要联系作者沟通出书的意向了。
“对啊,你看。”
王平说着打开了书房的电脑,登录了天涯论坛,点开帖子指给李唯看。
“愚者,这么独特的名字应该不会是巧合吧?你应该是挖到宝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