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他的运气比较好,有幸跟老祖赵明诚说了几句话。
金丹真人赵明诚躺在棺材里,身上覆盖了龙血石,他只开口说了几句话,没敢从棺材里坐起身,却抛出一本古书。
赵明诚拿着古书从福地出来,召泰平帝赵凌帧来太极宫,将那本古书交给他。
赵凌帧接过来一看:“《升龙诀》?这什么东西?”
赵明诚道:“这是提升龙气的书!老祖让我告诉你,作为皇室血脉,每个人的成就都跟国运息息相关,那些长辈先人能否从棺材里爬出来,那些身在仙门的赵家人能否突破境界,包括你我在内,是否能继续晋升,都取决于国运和龙气!国力盛则龙气强,龙气强则能让每一位赵家子孙收益。所以你要好好研读这卷古书,千方百计让苍兰国强大起来。”
赵凌帧喃喃说道:“我也想提升国力,但不知道该怎么做。”
“喏,都在书里了!你好好琢磨!”赵凌帧将古书丢给赵凌帧后,不愿再待在尘世,第二天便返回朝阳门。
赵凌帧抱着古书翻看。
第一页,开篇一段话:“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国之存也,非在守成,而在开疆拓土,疆域越大,人口越多,国力越强……”
赵凌帧将古书翻了一遍,掌握其中的大意,说的是治国强兵、开疆拓土,也就是“大一统”的思想,治国离不开儒家,强兵离不开武师。
显然,老祖对后世子孙的碌碌无为很不满,嫌苍兰国的疆域太小了!别说开疆拓土,连老祖宗留下的疆域都守不住,将雁门关外的大片领土都丢失了!简直岂有此理!要不是赵明诚身体不支,老早气得从棺材里爬出来!
赵凌帧研究了几天《升龙诀》,然后召唤内阁大臣议事,问他们如何治国强兵,开疆拓土。
五位内阁大臣,包括首辅李成林和次辅李思敏在内,都开口提了一些建议。
简单而言之,笼络儒家,大力办学,开恩取士,选拔官员和武师,同时启用苍南王祖永寿,重新担任柱国大将军,稳定北方局势,一点点收复失地。等到雁门关外的土地收复后,先出兵打败北蒙国;再支持祖家在西南方用兵,将苍梧省的地盘扩大一倍……等南北两个方向拓展疆域之后,再对西方的金珏国用兵,最后再发兵向东,攻打隆昌国……
李成林特意强调,为了首战获胜,收复失地,一定要启用祖永寿,如果祖永寿拒绝,那就征调祖明远。祖明远近年来的表现很好,已经成长为运筹帷幄的上将军了。
听他这么说,赵凌帧的心里很不爽,就像吃了苍蝇一样难受。
他望着李成林,面色不渝的说道:“我听说,你的小女儿嫁给了祖明伦。你觉得祖明伦怎样?能否担任征北将军?”
李成林眉毛一扬,说道:“我那女婿是文官,从未上过战场,如何能担任将军?”
“哼,没有经验怎么了?他弟弟祖明澈刚中状元,就去雁门关外转战千里,立了大功,封为刺史。我看祖明伦也可以!”
“明伦是文士,武功低微,太危险了!皇上,您可以征调祖明澈,来担任征北将军,比祖明伦更合适。”
“不,我就看中祖明伦了!”赵凌帧一意孤行,决定任命祖明伦为征北将军,领兵八万出征雁门关外!
征北将军是三品官,征北大将军是二品,柱国大将军是一品。
祖明伦刚担任四品官户部右侍郎没多久,很快又成了征北将军,等于升了一阶,官衔比祖明澈的刺史高。
他是武道宗师,文武双全,倒是愿意出来领兵。
前世国公府罹难,老大祖明远惨死,老三祖明澈投入朝阳门,老三祖明伦逃到隆昌国,做了杂牌将军,手下只有一万人,但是战绩不俗。可惜他不受隆昌国的重视,否则是有可能率兵打入苍兰国,为家人复仇。
消息传到苍梧省之后,祖永寿和祖青云都觉得是好事,因为祖明伦有了领兵的历,将来更有资格继承苍南王位。否则否则单凭一个文官,如何震慑手下的兵将呢?
祖明远领兵三万,在苍梧省站稳了脚跟,他听了祖父的吩咐,挑选出10位神箭手,100位中低阶武官和500位精锐之师,全部由中低阶武师构成,派到北方协助祖明伦,帮他掌控手下八万兵将。
这才是两代大将军之家的底蕴!有这六百多人帮忙,祖明伦能快速控制军队,如臂使指,进退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