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有一个二十斤的石锁,张临可以做到从早到晚勤练不缀,通过各种动作,如推举,深蹲,抛投,翻转等覆盖到全身。若是五十斤的石块,他锻炼一会儿便会乏力,出现如疲惫酸痛的状态,食气可以慢慢恢复,但对精神上的损耗更大,这是在食气正常消耗的情况下。
食气可以调节消耗速度,这受张临的控制,目前最大是两倍恢复速度,在这种速度下他可以坚持推举五十斤的石块不会乏力,精神上也能坚持长久,如推举二十斤石锁一般,这是该状态下的理想方案,更重的石块也能举,但同样会乏力造成效率降低。
满打满算,射箭一个时辰消耗食气一缕,二十斤石锁为两缕,五十斤石块为四缕,冬日白天仅有五个时辰,加上普通饮食,张临一天最多消耗越二十缕食气。
张临准备先将五十斤的石锁造出来,托举石块虽然也能锻炼力量,但是动作太单一,无法覆盖全身。之后短期的计划以练力量为主,弓箭为辅,三个时辰练力量,两个时辰练弓箭,这般一日便是十五缕食气。
时间悄悄来到午后,树林中,此时小鱼早已完成今日的课业不知跑哪里玩去了,张临也刚刚完成今日的射艺练习,接下来便先造石锁。
紧赶慢赶,到了晚上,张临便造出了两个外表十分粗糙的石锁,说是石锁,更像是顽石,只见两个个直径一尺左右的圆形鹅卵石上被挖出几个小洞,刚好能供人手抓握,将其提在手上倒是十分沉重,用秤称量了下有五十斤左右。
造好了石锁,张临便每日在林中开始了自己的锻炼,没有老师,没有师兄弟,更没有观众,只有小弟每日会陪练一会儿,要练什么,要如何练,要练成什么效果,有问题要如何去解决全靠自己去思索体会,能借鉴的只有自己前世的“道听途说”,但他很享受这个过程,有太仓和食气支持,他有充足的体力和精力,有试错的空间,也更能感受到成长的快乐,这不仅是锻炼,更是他一生需要去做的修行,他乐此不疲。
石锁刚刚造好的时候,张临试了试,他一手一个,能将石锁举到头顶坚持三次呼吸的时间(15秒),他便将这算作一百斤力量,想必父亲茁的力量也大致如此。
上午练箭的时候,他为自己准备了一百只箭,射完一百只便算练一次,练一次箭又分为十轮,每轮射十箭,每箭射不同的靶子,相距均在二十步左右,上下不一,当前每轮中箭有五,待到一日百发百中,十练皆是如此,那这第二阶段的练习才算完成。
第二天,天色阴沉,寒风呼啸,裹挟着雪花飘荡在树林中,此时张临刚刚完成两个时辰的射艺练习,开始了力量训练,毫不在意飘落的雪花,石锁在他的手上上下翻飞,一会儿平举,一会儿抱着深蹲,汗水渐渐打湿衣衫,在冬日里整个人如火炉般冒着热气,待练到酣畅淋漓时,索性晚起衣袖,解开少许衣襟,漏出已明显鼓起的强健肌肉,蓬勃的生命力在严寒的冬日尽情的勃发。
...
转眼时间便过去了一个月。
冬日的严寒更加残酷,万物都已经枯黄霜冻,到了一年中最冷的时候,村民们白天也基本不出门了,待在家里躲避寒风,但树林中的身影依旧。
哚,哚,哚。张临快速完成一次箭术练习,十中有九,远处箭垛上密密麻麻地插着箭矢,他立定沉思了下,风,雪,光照,手臂稳定性,力道,弓力,眼力等,一一分析对比,他找到了刚刚的失误原因,并知道应该如何改进,快步走上前将箭矢收集到一起,接着又是弯弓射箭,十轮下来,百发百中!
深吸了一口气,微微压下心中的快意,继续沉思体悟了下射击的感觉,接着又完成几次练习,均是全中。
看着仿佛刺猬般的箭垛,一种巨大的成就感涌现,嘴角扬起,最后终于忍不住大笑起来。此时箭术对他而言已不仅仅只是一门技术,更是成为了他修行感悟的一部分,化作他生命本能的一部分,握住箭便仿佛能感受到弓身的震动与呼吸,看到目标便知要如何调整身躯角度,感悟风向变化,最后让箭像自己的拳头般才将射出,心中已有定论。
畅快地大笑后张临又开始了力量锻炼,新作的两个百斤石锁被他高高举过头顶,待坚持满三息后便被他重重地扔到地上。
“咚。”脚下坚硬的大地发出惊叹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