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怀一边继续打磨玻璃片,一边回头。
看着黄月英拿着自己画的图纸,诸葛怀笑道:“这个,叫做单筒望远镜,阿母你可以称之为千里眼。”
“有这东西,可以看到数里之外的东西。”
“这单筒望远镜,非常适用于将领领兵作战。”
“站在瞭望塔上,敌人在很远的布置,都能看到一清二楚,就不用担心中埋伏之类的。”
黄月英怀疑地抬起头看向诸葛怀。
自己这儿子,什么时候还懂这些了?
看了一会儿图纸,黄月英也看出了个大概,指着镜片图道:“这个,跟阳燧的那个有些像,却又不同。”
想到这,黄月英拿起毛笔,在白纸上画了一幅图。
诸葛怀好奇地停下手中的动作。
下一刻,他的脸色骤变。
他有些不可思议地看向黄月英。
这个所谓的阳燧,其实就是一面凹面境!
只是,它的材质不是玻璃,而是青铜。
确切地说,是青铜镜!
打磨光滑的青铜面!
根据黄月英的图,太阳光汇聚于阳燧上,汇聚于一个点。
黄月英道:“日光汇聚在这个点上,不需要多长时间,就可以点燃柴火。”
诸葛怀狠狠地咽了咽口水。
这和他小时候经常玩的放大镜是一样的效果!
小时候,他还和小伙伴经常用这放大镜去灼烧蚂蚁或者白纸。
高中的时候,他看过很多历史小说。
其中就有唐朝的小说。
经常出现一个剧情:那就是男主在寒冷的冬天,用冰块制作出放大镜,然后在老夫子和女主面前聚焦白纸,点燃,从而引得老夫子和女主啧啧称奇,把男主当做天才。
现在看阿母黄月英画的这阳燧图,诸葛怀回过神来,神色有些古怪。
这些小说里的男主,真穿越过去,在古人面前展现这一手,怕不是要被人当成笑话!
放大镜的原理,何止是唐朝?
在《楚辞》和《淮南子》里都有记载!
其中《楚辞》,更是战国时期的产物!
可仔细想想,也不能怪这些写小说的。
因为,诸葛怀隐约记得,教科书上就没有提过“阳燧”。
教科书上说的放大镜聚焦原理,说的是13世纪英国一个主教发明的。
诸葛怀不由得想到《九九乘法表》。
教科书上,说的是《九九乘法表》从外国传到中国的。
可后来,考古出现了秦朝时期的《九九乘法表》。
不同的是,两千年后的《九九乘法表》是从一开始。
而秦朝时期的《九九乘法表》却是从九开始。
诸葛怀的目光又落在书房角落里的螺母和青铜齿轮。
两千年后的人,终究是把中国古人看得太低了,以为古人什么都不懂。
以为两年后的很多东西,都是从外国传进来的。
诸葛怀吐了口气,看向黄月英。
兴许,自己这个母亲,也能帮上很多忙!
想到这,诸葛怀拿出白纸,和黄月英讲起了单筒望远镜的原理。
出乎诸葛怀的意料,黄月英很快就懂了!
中间,黄月英还能举一反三。
甚至引出了“小孔成像”的原理,加以推导。
诸葛怀讲完单筒望远镜的原理之后,黄月英对着图纸比划了几下,然后自顾自地走到角落。
她取出了一个小熔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