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台吉道:“明朝军队只调动,不与我军交战,还不是跟本汗躲猫猫。本汗看来,不过是明朝军队正常的一次调军罢。这帮没卵子的,就知道躲躲藏藏,他们可能是怕山海关人手不够,调军队去支援罢!”
范文程道:“大汗英明,我所见也略同。自从大汗定下齐聚大军攻打山海关后,明朝可能得到了一定的风声,他们于是派出一些零散军队增援!这几千人的明军,到了山海关,还不够大汗塞牙缝的!”
黄台吉道:“这股出城的几千人军队,可有何异样?”
范文程道:“哨骑报告说,这股明朝军队与明朝其他军队不一样的地方就是队伍行军特别快,每个士兵看上去都很高大强壮,似乎是经过精挑细选的精兵强将。他们骑马奔跑行军的速度,不亚于我军,甚至比我军整体速度还要快些!”
范文程继续道:“大汗,既然有这么一个新的情况,您看要不要召集贝勒们商议?”
黄台吉停顿一会后,便道:“罢了。我看是明军的正常小股调军。想那明朝小皇帝得知我们要全力攻打山海关,挑选一些精兵火速支援山海关,也不足为奇。让贝勒和士兵们多休息一下,本汗保持计划不变。”
……
北京东北面,平谷县郊外。
崇祯带领的七千壮士营以极快的速度向东奔骑。
队伍前面,满桂一马当先,紧接着是三位副将黑云龙、麻登云、孙祖寿。
崇祯则在队伍的中间位置,贴身周围是郑士毅及其锦衣卫的死士。
崇祯与众士兵一样,骑在马背上,穿着普通游击将军的铠甲。
崇祯如此布置队形是为了确保自己的安全万无一失。
平谷县城里的守军将领站在城墙上,远远的就看到了向着县城奔腾而来的大军。
那位将领死死的看着大军前进的方向,他没有接到通知有援军要来平谷县城,他最担心的就是这股军队来敲门,说要增援平谷县城。
不是他不想要增援,而是城中的粮食实在是供应不上那股援军。看那股援军也有大几千人的规模,平谷县城里的存粮已不够自己军队吃几天的。要是这股军军队进来,朝廷又不给他送粮食,他可供不起。
在原本明末历史中,由于担心供应不起军粮,经常出现明朝援军要要进入一座城镇支援,而被拒绝入城的现象。
崇祯这几天筹集到的粮食,还要供应北京城郊勤王军,较远的郊县目前还没有分配粮食。
那守城将领正担心来军要进入平谷县城,却见那股军队从城郊急速奔驰而过,丝毫没有停下脚步。
守城将领长嘘一口气,‘还好,没来’。
这就是明末的现状,一座城镇有援军来相助,因为朝廷没有统筹安排好后勤供应问题,守城将领反而不欢迎他们。而当敌人来攻城时,守城军由于兵力不足等原因往往落败。
崇祯在队伍中疾行,没有注意平谷县城守军将领的举动。由于崇祯带领这七千人壮士营出发,暂时属于保密阶段。所以平谷县城的守军将领,并不知道面前的明军是皇爷御驾亲征的队伍。
等到这名守城将领看着远去的大军中突然升起的皇旗,这名守城将领差点没有跪倒在地上。
“老爷,那队伍中怎么升起了大明皇旗?”旁边的一个随从问道。
“难道是皇爷的队伍?不对啊,我怎么没有接到通知?”那守城将领百思不得其解。御驾亲征,怎么没有通知平谷县城接驾?大明朝多少年没有皇帝御驾亲征了?
崇祯这边,待大军刚刚经过平谷县城,了解到建奴军大部都在通州,只是后面跟随了一小股建奴哨骑后,崇祯决定此时升起皇旗,表明御驾亲征的身份。
崇祯见前面一路辽阔,便让身前的士兵让开一条道路,与郑士毅等人策马来到队伍前面。
崇祯一边感受了一下策马在队伍前面的风采,一边问满桂道:“此去永平城还有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