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维清应了一声,表示清楚了,随后,回到房间,一直跟在他身旁的十三一下子跳到了凳子上,待张维清关上门,说道:“道士,今天我的表现怎么样?”
她仰头竖耳,一副要张维清夸奖,邀功的模样。
“不错。”
张维清将桌上的水杯给满上,从包裹里面摸出一小袋冰糖,放了几颗进去,等融化后递给十三。
“来,奖励给你的糖水,尝尝。”
十三两只爪子捧着水杯,喝了一口,眼睛瞬间亮了起来,随后眯起,翘着脚坐在凳子上,一副享受的模样。
张维清则是顺便将手放在她的头上,掌心释放柔和的炁,开始新一轮的治疗。
一灯如豆,一夜无话。
翌日,张维清依旧跟着一起赶路。
这一路,倒是清净了些,或许也是因为越来越靠近左海,道路附近的村落也越来越多。
又过了一日,在靠近左海的村落前,一家子将张维清放下,对着张维清千恩万谢。
张维清步行了半个时辰左右,来到左海的城门前。
此时的城门已经和百年前有所区别,但依稀能够看得出往日的模样,守卫的士兵换了身衣服,荷枪实弹,检查着来往的行人。
还没进城,就能感觉到人声鼎沸。
进了城,又是另外一番光景,似乎今天刚好是赶集的日子,刚进城,听得最多的就是各种叫卖声。
“芝麻糍!热乎的,快来买哦!”
“让一让,让一让!花生汤!”
“号外,号外!京剧名角夏柳青,夏先生来左海唱戏咯!”
街边摊贩,与清廷最大的区别是那夸张的招牌,五颜六色,宽阔的街道,除了马车外,还能看到一些人骑着两个轮子飞驰,时不时能见到铁盒子,带四个黑漆漆的轱辘,不停地响着喇叭。
不清楚是不是到了城中的缘故,这里出现了许多潮流的,张维清没见过的穿着,男的穿的衣服贴身笔直,女的有些穿着看上去放浪,开叉的裙摆露出白皙的大腿,若是百年前,定然是有伤风化,这里的行人却习以为常。
比起清廷时,倒是显得生机勃勃,万物竞发。
十三也是第一次来这么密集的人群,因为个子太小,在人群当中,要不停地躲避,还只能看到各种腿。
张维清将她抱起,顿时眼界开阔,她东看看,西望望。
一人一狐,在不停地熟悉这个新环境。
扑面而来的时代感让张维清此时才生出已经过了百年的不真实感。
巨大的冲击让张维清不由得都迷失了方向,当年的他可是一步步丈量过整座城市,如今感觉已经完全变了模样。
十三忽然跳上了他的肩头,悄声地说道:“道士,我能不能尝一尝那个呀?”
顺着十三的目光看过去,是一个胸前挂着盒子的老汉,盒子里是各种糕点,正在巷尾的一角叫卖。
十三的目光带着哀求,时不时蹭一下张维清的脸颊。
待张维清走过去时,这里明显人要少了许多。
“这糕点怎么卖的?”
老汉转过头,看向张维清,上下打量之后,笑道:“道长,都是五个铜板一块,看你要哪一块?”
张维清望向十三,十三跳到了张维清的掌心,然后被托到盒子前,指着白糖花生糕,又回望张维清。
“好嘞,这白狐,真有灵性哈。”
老汉有些惊讶于十三的聪明。
“这白狐除了不会说话,简直和人一样机灵了。”
张维清笑了笑,没有多说,从兜中摸出了钱来,换了糖糕,递给了十三,十三就这样趴在他肩头,捧着糕点开始慢慢品起来。
因为靠近角落,这里远离了街道中心,张维清向一旁的小巷望去,看到了这样的一幕。
一群断手断脚,缺眼少耳的孩子正跪坐在巷口,向过往的行人乞讨,显得十分可怜。
百年了,有些东西变了,可有些东西,怎么会一直不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