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伯端岂能不识?赶紧跪倒磕头道:“弟子张伯端见过纯阳师祖”,吕洞宾道:“张伯端,我留意你很久了,你虔心修道,已有所得,好生修炼,行善济世,自能得悟大道”。
张伯端道:“弟子一心向道,勤修苦炼,奈何学问疏浅,天生愚钝,一直对内丹修炼中的金液还丹、火候抽添之法,不得其径而入,望师祖慈悯弟子,指示进修之法”,吕洞宾道:“知道你大道难悟,修炼遇阻,今日有缘,帮你化解疑难,助你早入真境,起来说吧”。
张伯端起身看时,眼前的纯阳师祖吕洞宾,与那供奉在神殿里的形象别无二致,于是道:“弟子在修炼中,依照《周易参同契》和师祖的《敲爻歌》、《传道集》,参考诸经心得,也曾请教高道,自感已有所得,但是传说中的金丹总无法炼就,这金液大丹说到底如何炼就?还请师祖赐教”。
吕洞宾笑道:“诸经杂记你也学了不少,《太白真人歌》云:少即少矣,妙即妙焉,你明白其意么?”,张伯端道:“弟子不知”,吕洞宾道:“这讲的就是内丹修炼中运用汞铅的宗旨,是点到即止,不可莽撞运功,否则就打破阴阳平衡。歌曰:五行颠倒术,龙从火里出;五行不顺行,虎从水中生。这几句话就暗示我们内丹修炼中身体互用之机理,好区分阴阳反覆之道”。
铅汞二字,在内丹经书中反复提到,借用外丹冶炼中的铅汞之名,铅为命,汞为性,为性命之学的根源,修炼的人讲的很隐晦,有说阴阳的,有说青龙白虎的,有说后天之炁、先天阳精的等等,初学之士无所适从,但对于张伯端来说是一点就通。
张伯端道:“弟子明白了,弟子还有一问:玄关一窍,在身体何处?”,吕洞宾道:“在人头上,平常的修炼者都知道,但让他们下手寻找具体位置,却难得有一个人找的准,若不遇明师摩顶授记,运功时自然难于把握”,吕洞宾伸手在张伯端的脑门向上一寸处敲了三下,张伯端拱身道:“弟子记住了”。
这么好的机会怎能错过?张伯端迅速思考着内丹修炼中碰到的问题,又问道:“师祖,内丹修炼中的调息,就是调鼻息吗?”。
吕洞宾摇了摇头道:“鼻息是外息,只在我们身体上感受,心息是内息,是意念,内外相依,方是真息。般若尊经云:出息不随万缘,入息不居蕴界;岂能单是鼻息?打坐运气禅定,这里面有许多关门诀窍,不是一时半会能明白的,一旦豁然开朗,真息无息却有息,看似心不跳鼻无气,以为是死人,却是一个大活人,你内丹修炼多年,这个早应该明白”。
张伯端惭愧道:“弟子愚钝,谢师祖教诲”,顿了顿又道:“内丹修炼的最高境界是身体中出现金丹,师祖,这金丹到底是啥样的呢?”,吕洞宾道:“将身体中的金液修炼成丹丸,此谓金丹,此丹大如弹丸黄如橘,中有嘉味甘如蜜。沙门得之能禅定,黄冠得之即超逸。你明白么?金丹本无质,是气也,意念也,就是帝王到了这个境界也会抛弃俗物,回归三真”。
张伯端赶忙跪倒再拜:“谢师祖慈音妙义传经给弟子,弟子当勤修苦炼不负师祖”,吕洞宾道:“罢了,我索性将我内丹修炼中总结出的《三田返复金液还丹经》一并传你,助你早日修得大道,你记住了:
肾气传肝气,肝气传脾气,脾气传肺气,肺气传心气,心气传脾气,脾气传肾气,是为五行循环,这叫小还丹,然后入中田,中田入下田,三田返复,这叫大还丹。炼此法金液还丹,须要升腰举身正坐,紧闭两耳,勿令透出,舌拄上腭,感觉有清凉香美津液,不漱而咽,你已有相当的基础,如此这么修炼,假于时日,金丹大药成时,你能感觉到周身光照十方,丹田内如浪淘浪涌、云卷云舒,聚则成形,散则无穷,有千变万化之妙”。